《我不是药神》是2018年暑期档最令人震撼的电影。它有着类似《死亡诗社》、《熔炉》式的人性壮举感染力,对底层弱势群体的刻画让人触目惊心。整部戏人物角色性格相当丰满且各具特点,情节线索的设计也可谓十分精巧,是近年来华语电影难得一见的好电影。
简单而言,《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可以归纳为,徐峥所饰演的程勇原本混迹于街头,倒卖印度神油,后来发现倒卖“格列宁”更为赚钱,他就铤而走险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在故事的开始,程勇作为一名商人,逐利是天性,他的性格蛮横、好斗。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他对于白血病患者有了同理心,开始做起慈善,最后引起社会热议。电影通过一个贩卖仿制药引发的事件,呈现出底层弱势群体的苦难和挣扎,感人至深。
我们一直强调,一部称得上优秀的电影,首先是能够将故事讲的完整明白。编剧韩家女、钟伟以及导演文牧野三人合力创作了一个线条清晰、主旨明确、人物立体、情感丰富的故事。应该说,《我不是药神》是国内少有的用纯属商业手法,制作的现实题材电影。电影在保持商业性的同时,保持了相当完整的故事线和足够的影响力,这份功力已超出了很多华语电影。而在影像方面,影片镜头和细节处理直接,剪辑流畅而不流于俗,几组快切镜头极具带感,故事节奏推进扣人心弦而不拖泥带水。人物的服装造型也非常好的还原了时代背景和交代了人物的各自身份特征,具有现实感。整体看下来,影片叙事手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能够接地气,故事感人之余又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人物的塑造。《我不是药神》的演员阵容由实力派演员构成,除了徐峥以外,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共同组成了“倒卖”仿制药的团队,他们不仅齐心协力,分工明确,而且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影片当仁不让的主角,徐峥的表演有不可替代性,或许也只有他能将程勇这样有喜感与悲剧色彩都如此浓烈又不违和的人,进行完美的诠释。他所饰演的程勇,是一名经营惨淡的中年男子,面临着家庭和生活的危机。销售仿制药的起初,他是典型的生意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而当他决定为了自保转交代理权时,又很好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的生意人角色。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吕受益的死触动了他,他对于生意伙伴的江湖义气让他深深自责,重新售药。最后,“黄毛”彭浩的死则让他对于白血病患者的有了更深的同理心,以卖药的名义将自己从患者身上赚来的血汗钱重新还给了患者,甚至不惜被捕入狱。可以说,徐峥的出色表演,对程勇这个角色的人物成长做了相当强的诠释,也为电影带来深度。这有点类似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情节,不过更加本土化。
王传君是影片最大的惊喜。他完全摆脱了自己在《爱情公寓》里的影子,展现了相当出色的演技。应该说,王传君也是当前整个浮躁的娱乐圈中为数不多的对于表演还有孜孜追求的艺人,他在角色拿捏上下了相当的苦工,从而使得吕受益这个角色相当丰满。吕受益对于继续生命的那种执着、初见孩子时的那种宠溺、在散酒宴上的那种无奈、在解脱前对于妻儿的那种绝望,都通过王传君的演绎,让屏幕之外的观众感同身受。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谭卓。她已经在《暴裂无声》、《西小河的夏天》与《我不是药神》三部影片中,分别饰演了三个风貌性格迥异的妈妈形象,相当百变,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惊喜,尤其是刘思慧献身程勇的桥段,她对人性和心态把捏得很好。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塑造了一个陷入法与情两难的经典形象。章宇饰演的“黄毛”彭浩缄默又重情重义,令人印象深刻。杨新鸣饰演的牧师角色有些浅,没有深入挖掘故事线,但更多是树立一种侧面的对比,这有点类似于《辛德勒名单》中的角色处理方式。可以说,这些演员都演出了角色丰满性,在有限的电影时空中都很好的诠释了各自人物的悲喜。
作为文牧野导演的处女作,《我不是药神》是部完成度非常高的电影。它在允许创作的尺度内,几乎做到了最好。扎实的故事与鲜明的人物,流畅的叙事与良好的节奏感,都能很好的调动出观众的情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所展现的主题是对现实的关注与表达,它源自真人真事,聚焦的是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从而让电影足够震撼和冲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