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朴实的生活
人到晚年,总愿意怀念那些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东西。追寻朴实、真实的生活,才能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质与价值。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朴实曾经像空气一样与我们形影相随,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朴实的画面,朴实的服饰、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情感、朴实的行为等等。
在六七十年代,女人是没有涂脂抹粉的,男人是没有耳环纹身的。大街上是没有相拥亲吻的,那时更没有人过什么情人节、光棍节、圣诞节等等的节日,当然大街上也没有鲜花店。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穿过带补丁的衣服、也穿过打掌补丁的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个年代平民家庭儿女众多,生活也不宽裕,购买的新衣服都是先给老大穿,接着给老二穿,破了缝缝补补后再给老三穿,这就是当时生活节简的规律。家家户户都有针线包,学生们用的笔记本、草稿本都是正面用完背面用;一个信封也要正反用两次等等。这些节俭意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也没有人感到寒酸或者耻笑!
冬去春来,时光匆匆,简单而朴实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天天都在上演、尔虞我诈的生存斗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朴实的、真实的关系变得面目全非。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似乎都难逃浮华和浮躁的浸染。
也许是失去之后人们才懂得了珍惜,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里,人们开始向往那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朴素的生活。老年人退休后去有山有水的农村过田园生活;青年人节假日带着老婆孩子到乡下去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前几天我的鞋底断了,想去皮匠店修理一下,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修理费可以买一双普通的新鞋了,不是我不想朴实,想朴实也朴实不起来咯!追寻朴实的生活,不图名、不逐利、不媚上、不欺下,闲时和朋友坐坐,备一杯清茶,叙叙旧情,听听音乐也是一种朴素、淡雅的生活方式。
曾几何时,家里来了客人,都是母亲亲手烧的家常菜招待,有蚕豆炒鸡蛋、有咸鱼干烧肉、有盐菜花炒毛豆,有什锦炒素菜等都是朴素的菜,但朋友们吃得很香,吃出了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胜过美味佳肴,大家谈论的话题也很真,没有客套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那个时候,每当六月酷暑难熬,水井里有冰西瓜、妈妈煮的有绿豆百合汤、吃着马头牌冰棍、喝着桔子汽水,真是清凉又舒心。现在想来,都是些美好的回忆,再也回不去咯!
我常常在内心怀念过去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真诚。怀念那些朴实的日子、朴实的衣着、朴实的朋友、朴实的情感等等。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永远追寻内心深处的那种朴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