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今天叮当妈妈想和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聊儿童人格的统一性,以及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归结为自我知觉和理性的自我引导,其实儿童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都想引导孩子自发的追求卓越与优秀,然而,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是最大的困难所在。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体行为受统一人格的激发和引导,且人类行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映射。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有目标的追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时刻处于努力追求优秀、完美和卓越的过程中,这种努力和追求与其潜意识中的目标是一致的。儿童的心理非常奇妙,无论哪一个方面都令人着迷。目标的设定在童年早期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或三岁的时候,就为自己设定了追求优越的目标。这个目标总是出现在孩子面前,指引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该目标。可以说追求优越感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源泉。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确保追求优越感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优越感才是有益的。其实判断追求的优越感是否有益,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孩子所追求的优越感是否符合社会利益!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要如何引导孩子追求有益的优越感。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确保孩子所追求的优越感,的确是符合社会利益的,能够带给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或增强孩子的社会团结意识。不了解社会情感的孩子通常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没有指向对社会有益的方向。
第二,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让孩子保持心理平衡。儿童追求优越感有不同的方向。那些发展没有受到阻碍的儿童,将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入友谊发展的轨道,他们守规矩努力成为正常的孩子。但也有一些孩子总想超越他人,雄心勃勃的孩子只关注结果,过度膨胀的雄心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心理,短时间内他还能承受,但时间一长压力就太大了。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平衡的心理。
第三,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背后的动机,正确引导孩子。当我们在说孩子天生追求优越时,有一部分家长就会提出质疑,那就是关于懒惰。从表面上看,难道与所有儿童都有的一种天生追求优越感的心灵相冲突。很多人认为懒惰的孩子挨骂,是因为他没有追求优越感的表现,因为他没有雄心壮志,但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这些懒惰的儿童,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有许多儿童之所以懒惰,是想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另一方面有一些孩子由于难度,他能成功地把自己置于聚光灯之下,至少他的父母得为他操心。当我们想到有许多儿童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儿童会通过偷懒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当我们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背后的动机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的负面表现上,而应该对孩子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与鼓励。
孩子天生追求优越,作为家长的你,学会如何正确的引导了吗?欢迎留言告诉叮当妈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