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而大岩俊之说:读书,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这两句肺腑之言,没有对错,不分高下。若以时代为背景、读书目的为分割线,左边是“乐读”右边则是“实读”。我想这也正是两代读书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读书这件事发出的最真挚的声音。
而无论是“乐读”还是“实读”,最基本的就是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触发。否则即使是消遣娱乐,也无法领略作者的精炼思想,更不能品味字里行间的风华光芒,而只能成为梭罗口中的庄园主人,收获了一些被撇掉了奶油的奶水,拾人牙慧罢了。
说喜欢容易,说懂太难
——这不是仅仅是一句情话,更是现如今很多人的读书写照:说出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但是你若问他“这本书讲的什么内容?”“书中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影响?”“书中哪一部分是重点内容?”——他大概就只能惭愧地摇头摆手,并耍赖匆匆收回那句“喜欢”了。这样看来,不懂书中内容的人倒十分像一位辜负了爱人的粗心伴侣,只管说爱,却不肯用心去爱。
时间不会辜负你,但也绝不等你
身处如今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面对物欲横流的声色犬马,我们无法安心效仿先人的勤勉,不得不被这茫茫人群裹挟着,快速前进。我们希望每一份付出都掷地有声,每一次的知识获取都能完美转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危机意识。
你可以在飞速流动旋转的人群中,安静下来,不急不徐。细细品味每一种生命的韵脚,慢慢熬制一个摇曳生姿的明天——只要你有的是时间。
可惜时间不只属于你一个人,它背负着年轮的公平使命,既不辜负谁,也不袒护谁。
拥有了转化能力,就如同手握一张通关王牌
陷入迷茫的人们喜欢用“过不好这一生”来验证读书无用,但其实他们却忘了打下最朴实的阅读基础。盲目地买书,然后拆封,紧接着就束之高阁,一系列动作之熟练,如同不存在“阅读”这个环节,到底是匹配了那句古言——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人们总是一面责备读书耗费时间精力,一面又殷勤着求贤若渴似地购书。这中间哪里出了问题?——其实是没有掌握正确合理的读书方法,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详备技巧。
这种“转化知识为我所用”的能力,就如同在书籍和现实之间搭建了一条转换通道,经过通道酝酿操作一番,我们所读过的知识才会变得更有现实力量。
今天介绍几本有关阅读的书,帮助大家建立良好高效的阅读模式,在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扩充理解深度和吸收宽度,进而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相信你一旦掌握了阅读技巧的精髓,必然能够为今后的读书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将读书流程分为五步: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检索。这本书针对五个步骤提供了详细的实操方法,作者的叙述风格简洁活泼,修辞手法更是生动形象,他独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让记笔记这件枯燥麻烦的事,也变得轻松有趣了。
奥野宣之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随地记录心德感悟的好习惯;合理的对记录内容进行归档整理,方便以后进行重读。他还十分重视重读笔记这一过程,认为重读笔记不但可以为思想增色,还能促进理解记忆。
此外,奥野宣之还向我们介绍了26款实用文具,来点缀大家的读书生活,这些精致实用的辅助工具,无论你是学生党还是职场达人,一定都能用的上。
二.《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从知识的输入、吸收再到转化,都提供了详备实用的相关技巧。作者大言俊之结合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了将读到的知识付诸于行动,并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实践事例。
作者大岩俊之认为:商务类书籍的作者,将积攒了几十年的知识、技能都写进了书里,我们通过采取与作者相同的行动,或者说,按照书上所写的方法加以尝试,总能得到一些收获。
作者还分享了一些牢记书中内容的方法,比如:反复阅读、精读核心内容、以向他人讲述为前提来阅读、整理成故事来记忆等等。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制作思维导的方法,并且细化分解了操作步骤,即使是没做过思维导图的人,看完也能立马学会。
三.《高效能阅读》
你听过“读书体质”这个说法吗?《高效能阅读》一书的作者原尻淳一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养成“读书体质”。即使是不爱读书的人,也可以从名人的薄书,或者当下流行的“有声书”来引导自己开启阅读生活。我觉得这个建议特别适合快节奏重压之下的当代人,毕竟能坐下来慢慢品读一本书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原尻淳一将阅读类型分为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建议将七成的精力和财力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对其他领域的书籍投资两成,余下一成留给完全未知的书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职场中的“专才”,守住自己的“主场”,同时也扩展了视野,增长领域之外的见识。
尻一阅类分垂型读水行读建将成精和力资垂型读,其领的籍资成余一留完位的籍只这,们能为场的专”
四.《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可谓是阅读界的“百科全书”,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并根据不同的书籍类型,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四个层次:
①基础阅读
②检视阅读
③分析阅读
④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这个层次,拥有一般读写能力的初中生就可以达到;而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这就要求你在阅读作品时要相当顺手,不用停下来检查生字,也不会因为文法而读不懂了;接下来的分析阅读就更复杂,更加系统化了,这一层次的阅读在于读懂读透,并且能够深度理解;最后一个层次的主题阅读,需要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且能够列出书籍之间的相关联系,提出一个共有的主题。
由于这本书比较枯燥难懂,所以建议你先掌握一些有关阅读的基本技巧以后,再开学习研读这本经典之作。
五.《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作者尼基·斯坦顿认为,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前提是:先通过浏览和略读了解一本书的整体内容。然后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根据书中重要程度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速度来展开阅读。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SQ3R 阅读法——这也是我在读完此书后一直在沿用的阅读技巧:
①纵览(Survery)
②问题(Question)
③阅读(Read)
④回忆(Recall)
⑤检查(Review)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我们在阅读时会遇到的视觉和语言标记,比如看到“粗体字”就要特别留意了,因为这一部分通常是书中要点;看到“因此”“最后”等词语,我们就要知道,作者接下来就要提出一个总结或结论了。
作者认为阅读技巧,和其他技巧一样,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的。
读书是否能让你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是否能为你的知识体系增砖添瓦;是否能为你的事业发展指引方向,完全取决于你的读书方法。
但是,你所用心读过的书,必然会凝炼成一个个宝贵的精妙锦囊,在人生旅途的拐角,安营扎寨,闪闪发光,等待着舟车劳顿的你,福至心灵,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