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讲个故事:
我在兰州上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来自吉林省的老师,有一次上课他对我们讲起他来兰州上大学的原因。他说当年选大学的时候本能觉得应该去中国最中心的地方,于是摊开地图去找,发现中国的最中心有两个城市,向北一点的叫兰州,向南一点的叫成都,想到自己也是北方人,去北边的应该更适应,所以就来了兰州。
我们听完之后都笑了,多单纯的想法呀!
但是若干年以后看我们这些后生们选大学,可爱之气有过之无不及。
今天就来谈谈选城市的问题。
大方向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一线城市或者环一线城市群,和选房产的逻辑基本一样。
但是有两个例外,第一是深圳,不建议把深圳作为首选,原因后面说。第二是杭州,这里浙大一家独大,谈不上什么学术氛围,而且杭州没有媒体上说得那么发达,只作为备选。
所以第一梯队就三个:北京,上海,广州。
但是我建议首选北京。
大家平时把“北上广深”四个字连读惯了,觉得只要是一线城市就都一样,但是这是典型的语言误导思维,怎么可以把其他城市和北京相提并论呢?以及怎么可以把深圳算做一个城市呢?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祖国的心脏和大脑,是产生信息和定义教育的地方,所以只有这里才有中国最正统的学术和最智慧的群体。想明白这点,你选大学就不会考虑其他城市了。而且北京未来还会是科技中心,我们翻翻她最近几年的政令和规划,都是在淘汰低端产业引进高端产业,为成为科技中心做准备,所谓腾笼换鸟是也。但是无论怎么换,只要你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就是北京希望引进的高素质人才,想明白这点,你选工作就不会优先考虑其他城市了。即使你铁了心要在南方工作,也建议你先去北京朝圣取经。
说深圳不是城市,是因为和北上广相比,深圳更像是一个大工厂,而工厂是不需要学术的,想明白这点,你上大学就不会优先选这里了。不过基于同样的理由,毕业以后可以来这里工作,找机会实现梦想嘛。
广州和上海?我无力再说。
说到这里再次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填报志愿千万不要随心所欲,因为表面看只是选个上学的地方,实则是一个家庭合力做的第一次重大抉择,如果逃避选择压力而胡乱操作会给心态造成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很可能会在今后选资产,选职业,选对象的时候反复出现,直至成为一个家族的遗传厄运。
什么叫做胡乱操作呢?因为觉得离家近去了兰州,因为要梦回大唐去了西安,因为《夜幕下的哈尔滨》去了哈尔滨,因为麦家的小说去了重庆,因为想喜欢东北老爷们去了吉林,因为信仰佛教去了拉萨,因为迷恋三国去了成都,,,全都是我亲耳听闻过的报志愿的理由,只有你我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
房间里有一只大象,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一切,无论你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就是孩子的恋爱问题,它比上什么大学更能影响心态。
在这个问题上,前面说到的《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给过建议:如果已经和某个异性同学有了明确的关系,在上大学前最好明确下来两个人以后何去何从;不同城的最好分开,因为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异地恋的;单相思没有表白的,如果报到了同一个城市里,趁早表白,得到回报自然好,得不到也就死心了。
好在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开始,所以我们可以从零开始说起。
对于男生,必须从大一开始就学习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否则,社会关系,见识什么的都无从谈起。
家有千金的父母可能都得像《傲慢与偏见》里的班纳特太太那样,为了让女儿们嫁得好而操碎心肝了。如果女儿相貌平平,需要支持她接受一个现实:以后会很少甚至没有男生主动追求,所以做计划的时候要有应对的策略:不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就不恋爱这种誓没有任何意义。注意言行举止,穿衣搭配,培养积极的社交习惯是更通用的办法,学一些经济学,心理学比摆弄棋书画来得实在。
总之女生无论如何要学会主动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它迟早会侵蚀身心健康,到时候其他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在高考前就已经出现了睡不踏实,孤僻,情绪不稳定等症状,那就要问问自己和孩子是不是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其实今天没有讲多少东西,主要就是推荐毕业生去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大学,以及注意恋爱问题。最后还是回到了心态的问题上。因为大学,专业会成为过去,城市也可以随心选择,但是每一次重大抉择对心态造成的影响却难以磨灭,我身在其中又冷眼旁观,所以这个系列的文章不会停止,我会继续书写在大都市里观察到的众生百态:
独特的经历是自己的财富,平凡的经历是群体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