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我们还是先把目光随董太师转到长安,看看长安城的暗流汹涌。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被孙坚打得败出洛阳的相国兼太师(初平二年二月,汉献帝又给董卓加了一个太师的头衔,还给予其位在诸侯王上的特殊礼遇)董卓抵达长安,正式掌控朝廷。
董卓入长安时的派头非常大,让御史中丞以下百官在城外路边跪拜迎接(董卓折辱皇甫嵩就在此时)。
入长安后,董卓没再掩饰自己任人唯亲的心思。弟弟董旻加封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兼中军校尉,都掌握兵权,董家宗族及亲戚都在朝中担任高官,董卓侍妾刚生下的儿子也被封为侯爵,小孩子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绶带当作玩具。对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发号施令,命尚书以下的官员都要到太师府去汇报和请示工作。
因为天下实质上已经分裂了,董卓丧失的不只是疆土,还有地方政府本应缴付朝廷的种种税收,董卓没钱了。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掠夺民间财富,董卓发行了一种粗制劣造的“小钱”。
东汉的法定货币是“五铢钱”。“五铢钱”是汉武帝在元狩五年(前118年)发行的官方法定货币,到东汉后期“五铢钱”依然是官方法定货币。中国古代的钱币一般是没有币值的,那么靠什么来确定它的购买力呢?答案就是钱币的重量。所以秦朝的钱叫“半两”,汉代的钱叫“五铢”,这其实都是在标称钱币的重量,并以此作为钱币购买力的保证。因为金属货币本身的抵押物就是金属本身。所以金属货币的购买力,是与金属本身的多寡挂钩的。所以,五铢钱就应该重五铢。
而“小钱”顾名思义就是体积特别小的钱。无论是大小还是重量,都要比正常的五铢钱轻小很多:其直径只有1.2-1.5厘米(正常五铢钱直径在2.5厘米左右),重仅有0.5-1克(正常五铢重量为3.5-4克)。既没有内廓,也没有外廓,甚至连上面的“五铢”二字也都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被世人称之为是“无文钱”。
长安朝廷用军刀直接逼民间按正常五铢钱的价值接受小钱,一下子便掠夺了惊人的财富。“小钱”在市场的流通,直接导致了货币突然大幅度贬值,造成"货轻而物贵"的情况。这在关中引发一轮恶性通货膨胀。关中地区发生谷物一斛五十万钱的局面,因为买不起粮食,又造成了大规模饥荒。饿死百姓,富了董卓,董卓顺利掠夺了百姓一大波财富。
天下乌鸦一般黑,选择超发货币的不只是董卓。
东汉中后期,由于国力日衰,为了降低成本,出现大量“剪凿五铢”这样的五铢钱。剪凿五铢大致可分为剪轮五铢,綖环五铢两种。剪轮钱为凿钱币的外廓,綖环钱为凿钱币的内轮,两者皆是通过剪凿钱币框线以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只是董卓发行的“小钱”的含铜量更低而已。
后来的刘备、孙权也都选择向市场超发货币,只是董卓铸“小钱”,是在“五铢钱”上做减法;刘备、孙权是铸大钱是做加法,即一枚大钱可以当多少枚“五铢钱”用。比如刘备在蜀中发行的一种“值百五铢”的大钱,“值百五铢”顾名思义一枚“值百五铢”可以当一百枚普通五铢钱用。孙权发行的是“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大额货币。刘备、孙权这同样是在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
不过,关中大饥荒出现也不完全归咎于董卓发行小钱,引发的通货膨胀。关中在东汉本来就是残破之地,现在又被董卓强行迁入了上百万军民,长安朝廷又实际丧失了号令天下的权力,无法调动足够资源疏解关中的粮食危机,吃饭真成了大问题,物以稀为贵,关中粮食价格高涨,进而饿死人某种程度是历史的必然。死人死得多,自动就平衡了,这就是乱世的办法。
从古至今,最简单的解读,自然是董卓的残暴、贪婪,造成了关中的经济恶化;总而言之,只要把董卓的暴政推翻了,关中的经济就会全面改善。这种解读未必是完全错误,但它显然把一切说得太简单了。
民以食为天,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自然会让董卓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基础变得非常不稳定。
所以,董卓进入长安城后不久,就有一个神秘的预言在公开流传:太史观察天象后声称,朝中大臣中将有人被杀死。
董卓一听就知道又是有心人针对他的。所谓将有朝中大臣被杀死的那位大臣指的就是他,天象云云,不过是说,从天象上看,董卓就要死于非命了。
董卓一看敢和我玩这套,咱们就这样来玩:董卓派人诬告卫尉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在闹市中活活鞭打而死。不是说天意显示,有位大臣将要被杀死吗?我现在就把张温杀了,以应天象。
至于应天象的大臣,董卓选中张温也是有原因的。
张温和孙坚关系不错。中平二年(185年)时任司空的张温奉命取代皇甫嵩受命统帅大军平定在西凉造反的边章、韩遂等凉州乱军,张温点名孙坚从行参议军事,现在孙坚跟着袁术从事反董活动,还把董卓赶出洛阳,孙坚→袁术→张温,这么一联系,张温与袁术勾结就说得通了。
相比初入洛阳执政时“礼贤下士”忍性矫情的节制,董卓在长安更倾向用暴虐的恐怖统治来维持。
某日,董卓要去郿坞,公卿大臣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虐杀,怎么虐杀的:士兵们先是被割断舌头,再有的挖掉眼睛,有的砍断手脚放进锅里煮熟,放出血来和酒一起混着喝,一时半会儿还没死的就翻滚在餐桌旁。百官深感可怖,吓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董太师则神态自若地吃着人肉、喝着人血。
下属将领如果言语有冒犯董卓的,马上就被董卓下令当场处死。
董卓让阉党余孽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处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以盘剥财富。百姓惶恐不安,在路上相遇时,只敢用眼睛相互示意。“道路以目”再一次出现在中国。
董卓还用叛逆罪名诛杀了一批关中旧族(又稍诛关中旧族,陷以叛逆),清理关中本土势力。东汉时代,各个地方主要的社会资源都是被若干个地方大族控制,具体到关中地区自然也是如此,董卓以叛逆的罪名灭了一批关中旧族,那些关中旧族留下的土地,财富,奴仆不就被充公了,也就是成了董卓争夺天下的资源。董卓任命的辽东太守度也曾做过类似的事: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公孙度)所夷灭百馀家,郡中震栗。换个说法可以叫做“打击豪强”。
董卓也深知他的统治不稳。
所以,董卓虽然在长安城东已有住处,可想而知其住所是非常奢华的。但董卓还在“长安西二百六十里”(王粲《英雄记》语)郿县(今陕西省眉县)董卓的封地(董卓废立皇帝后改封郿侯)兴建一座巨大的坞堡,墙高七丈,厚也七丈,称“郿坞”,又叫“万岁坞”。里面据说存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董卓掠夺得来的大量物资也被送到“郿坞”,当然更少不了供董卓享用的美人。董卓曾经自言自语说,大事告成,可以雄据天下;如果不成,守在这里也足以终老。郿坞建成后,董卓就把家眷搬到郿坞居住,并把少部分嫡系军队留守。兴建郿坞是董卓给自己和家人留的最后一条退路,一个若有不测,可以延迟董卓家族灭族的葬身地。兴建郿坞还有一个军事作用,增强董卓在西部的军事力量,让韩遂、马腾等凉州军阀不敢轻举妄动再杀入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