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礼仪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郑重告诫:“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体现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钱穆也说过:“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但与此同时,随着国民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外出旅游,同时也由于社交媒体的放大器作用,一些国民的不文明行为被广泛传播,显得刺目刺耳。地铁高铁“霸座”,杭州西湖石碑被人乱写字,丹霞地貌被频繁踩踏,乘客与司机厮打致使公交车坠江,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
这些不文明行为虽然是个别人的一己行为,但都在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风气,蚕食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有的不文明行为更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同时也严重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集中场所,更应该弘扬文明礼仪之风。我们的校园相比以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上垃圾变少了,苗圃花园更整洁美观了,学生们在食堂能够自觉有序排队了,学生们说脏话脏字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学校更是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校友们回到母校无不赞叹学校变化之大。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一贯的教育和引导是分不开的,每周学校都会组织一个志愿者班级对全校园进行打扫,维持校园卫生;每个院系每年都会评选“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通过评选把学生身边的文明集体和个人彰显出来,让他们作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引领作用;院系领导会对每年的新生进行入学教学,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意识。同时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自觉自愿,每年招收的新生,一届比一届优秀,他们不仅知道学习,而且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更多的注重个人的文明修养和言行举止。
但是在看到校园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必须得承认,我们的校园还有不少不文明不和谐的地方。首先是学生上课旷课迟到,有个别学生旷课甚至长达一周,一些学生已经听到上课铃声了,还在路上悠悠哉哉,摇摇晃晃。
其次是个别学生不讲礼貌,看到老师迎面走过来,赶紧把头转过去,假装没看到。个别学生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老师提醒后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和任课老师起冲突。
最后是宿舍卫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有时去宿舍检查卫生,个别宿舍卫生特别差,连续好几天宿舍无人打扫,桌子上物品乱放,杂物随便扔了一地,简直没办法下脚。
为了改善这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打造更家文明的校园,各院系、各位老师、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出努力,予以改进。
首先,学校和各院系可以利用每次的学生活动,宣扬文明礼仪,让学生们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使学生们们意识到在学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修养和得体的言行举止。院系可以继续组织学生观摩“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让这些优秀的集体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同时对那些长时间卫生状况极差的宿舍,在院系内对班主任和宿舍成员予以通报批评。
其次,我们每一位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教学引导者,教师的文明礼仪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为人处世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自身的礼仪形象上加强塑造,用端庄大方的仪表和文明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做出正面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学生,引导他们自发养成文明习惯,自觉践行文明行为。
最后,学生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识和觉悟,从身边的一点一点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在公共场所喧哗、不随地吐痰、光盘行动、不损坏花草树木、不躺坐公共座椅......不断提高个人文明修养,争做当代合格的大学生。
学校和每一位师生都有义务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营造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的浓厚氛围,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