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
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很鸡血很励志?我也这么觉得。
不记得从哪里得知的这句话,只记得自己听到它的一瞬间就表示一万个认同,有他人的陪伴可以相互支持打气,还能互相学习,这样真的可以走得更远呢!我从没想深入思考过事情其实可能还有另外一面。
直到9月30日我才开始思考这句话背后更多的东西。那时我在朋友圈分享成长棒棒团的报名帖,附上喜爱的这句“或许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众多的点赞和好评声下,一位朋友私信给我分享了一篇文章《茅卫东:警惕害马之群》。点进去研读后,发现茅老师全文针对“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来论述“害马之群”对个人的影响,文章论述比较杂,不予置评,却引发我对一直以来坚信的这句话有更多思考。茅老师文中这句话虽与本文开头有所不同,却也有异曲同工之“谬”——简化了一个人和一群人与走得快和远的关系。凡事成立都是有前提的。
一个人走得快?
或许。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头脑,高效的行动,那么确实可以走很快,丝毫不用花时间向他人解释或需要放慢自己前进的步伐来配合他人。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科学家Sheldon一样,一个人快到可以“没朋友”。
一个人能不能走得远?
当然能。如果你不只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头脑和高效的行动,还能有强大的自驱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得又快又远,前提是你的工作可以不需要与其他人有过多的合作,像Sheldon那样可以独立开展的科研,都无法避免合作。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以上走得又快有远的特质,那就容易患上迷茫症,沦落成拖延癌,苦苦寻求救命稻草抱团取暖以免自生自灭。
一群人走得远?
或许不。如果这群人关注的不是群体的成长,不是互相尊重个人的目标,而是尽力维护着所谓的共同利益和人情世故,那么必然容易互相拖累,又何来走得远一说?就像茅卫东老师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最后,你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着,你周围有很多人,可是你依然感到孤独,而且充满了恐惧。”
一群人能不能走得又快又远?
当然能。我后来反思,之所以如此坚信“一群人能走得更远”,或许就是因为身边存在太多优秀的人,与他们在一起总是能够激励不断奋进,没遇到过“害马之群”,所以才无法体会茅老师文中那残酷的现实。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我们想找寻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或许不会有共同的目标,没有相同的步伐,没有谁比谁地位更聪明或者地位更高,有的只是一个个渴望成长的灵魂,一颗颗愿意接纳他人分享自我的真心。在这样的群体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人,更可以反观自己。我相信这是一个有爱才能汇聚在一起的社群,因为爱自己,所以想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因为爱他人,所以毫不吝惜自己最终真实的成长轨迹。
我很幸运,一直以来都活在这样的群体里,无论是最初的滴水还是后来的益微,还是参与各类活动结识的人,他们都友善地关心着自己和他人。
唠叨了这么多,倒不是说一定要针对一个人与一群人,更重要的是看待一个观点需要培养的思辨能力,不能只看到观点本身,更要看是观点背后的逻辑,是基于什么情境提出来的,成立需要哪些前提。
作为总结和呼应,我只想说,一个人和一群人与走得快和走得远并没有对立关系,所以根本无法用“才”、“注定”等词来连接,一切都取决于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一群人。同时,在表述时我常常愿意用"或许"来表达可能性,因为不管我们做出什么选择都是相信可能的。对个体而言,选择一个群体是基于对个人的局限的觉察和对团体智慧的信任,我相信,真正能让我们走得更快和更远的是经过自己长期独立思考后作出的选择。
感謝此刻我們相遇。
我是栗子,
一隻特殊的栗子,
愿與你分享自己,
也喜歡聽他人的故事。
期待未來我能夠與你一起,
心懷勇氣,獨自前行。
栗子的故事讲完了,你愿意打赏小费给她买栗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