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作为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项,对学生个人的专业素养、身心素质等均具有较高要求。受多年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考研ers百试不爽的重“学习”轻“身心”备考模式,却在考研实践中屡遭“翻车”,从而深陷“考研综合征”的壁垒中无法脱困,最终往往以“临阵脱逃”草草收场,不禁让人唏嘘遗憾。
近期,时常会有考研同学走进办公室,主动聊起考前的“水逆”种种,诉说着个人在考研冲刺前的各种“不幸”。“复习不完了”“我指定没戏”“我就不适合考研”等你所谓的“大局已定”,在诸位过来人眼里,无非是遇到了“考研综合征”而已。
所谓的“考研综合征”,隶属于“考试综合征”范畴。尤指考研学生考前因压力过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偏执等困扰,生理层面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的阶段性身心不适现象。一般而言,“考研综合征”会伴随考研日期的临近而逐渐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内心压力过大而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手段和颇有成效的行动支撑。
对此,不禁有小伙伴会哭诉为何自己这么悲催会被“考研综合征”缠上?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考研ers都有“考研综合征”的表现,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因此,你以为的“如此水逆”也仅仅只是你“以为”而已。
步入12月,即将迎来考研的冲刺期。为帮助各位“玻璃心”小主尽早减轻甚至摆脱“考研综合征”的困扰,这份“强弱心决”你值得拥有。
强信心,弱攀比。要辩证看待人与人间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并接受考研公平竞争的现实,并对个人未来和目标实现充满信心。每天送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或是一句走心的鼓励的话,都是不错的选择。切忌盲目与周围同学进行攀比,而阻断甚至堵塞与周围日常信息交流的渠道,形成“内卷”态势或为“内卷”埋下伏笔,而这都会极大干扰内心的情绪稳定而引发个体和群体焦虑。
强行动,弱顾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考研冲刺阶段,行动带给身心的力量远比你想象得大的多。一方面,行动既是有序推进备考的必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快速调动身心机能,促进机体多巴胺的分泌,以达到消除焦虑的“附带”效果。而事实上,这种附带效果很多时候要比专门针对焦虑所做的有关准备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其中,适量运动,更是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要学会采用正面激励法,尽可能减轻或消除“顾虑”对行动造成的阻力。切忌“构想满天飞,行动蒙层灰”的好高骛远,避开“眼高手低”和“瞻前顾后”的“深坑”。
强规律,弱“脑洞”。不忽视偶然事件发生可能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备考规律,做到科学备考,不能因一时“脑洞大开”而轻易改变或否定备考计划。加强对备考规律的研究把握。充分利用好真题这份复习备考的“晴雨表”,充分尊重并把握具体科目在题型设置、备考侧重点等方面的规律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对日常作息规律的调适和遵循。确保充足睡眠的基础上,依照具体科目的考试时间段,提前调整作息规律,确保思维活跃周期能最大程度与考试节点重合,并能够形成身体记忆。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对作息做较大改变。
总之,对于“考研综合征”这位考研备考阶段熟悉而陌生的“陪跑者”,要接受Ta一段时间内陪跑的现状,并给予足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要真正做到平常心对待。
相信,终有一天,无论上岸与否,回头再看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时,感恩终究成为你我这段身心成长历程的主旋律。
“星光不问赶路人”
祝愿所有
为考研梦日夜兼程的学子们
上岸有期
一“研”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