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说这个时代太卷了,大家都在想尽办法鸡娃。放假了,我没有给女儿报任何的兴趣班,还只是延续了以前每周末一节的创意美术课。
假期我们亲子共读、户外运动、一起看电影、她自己做手工、画画、玩……没有额外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咋还鸡娃了呢?对,我写说的是“激娃”,而不是鸡娃。
我和米米诺一起打乒乓球,她是0.1基础(只社团学了反手接送来的球)。我提议要和她一起打乒乓球的时候,本以为她会非常高兴,哪知她很不愿意,一直说自己不会打。
“正因为不会打才需要练习呀,我也不会打,我们一起练习、提高吧。”
她不情愿地拿着球排,心不在焉。
看着她有气无力的模样,我心里盘算着怎么做才能激起她的打球的兴趣。于是我的“激娃”行动就开始了。
首先我降低标准。我发给她的第一个球她没有接到,就更沮丧了。我告诉她:“打球需要球感,只要你的拍碰到球了,说明你渐渐有了球感,球感好了,就能接到球了。你的拍能碰到球,不管上不上球岸都算你接到了球,给你加一分。试试看吧。”
一听球拍碰到球就能得到我给她的加分,她顿时有了勇气,尝试着去接,去除了内心的焦躁,接起球来也更有把握。果然,有几次都接住了球,她很开心。
“看你的悟性还挺高呢!妈妈一指导就能接住一两个球了。有你这样的对手,我很开心!”我又教给她,“打球的时候,要心里想着球,眼里看着球,手移动着去找球,这样才会越打越好。”
驱散了心头的不快,她信心倍增,接起球来也起劲儿了,十几分钟的功夫,竟然能接到我的两个球,可把她给乐坏了。
制定小目标
除了降低标准,让她拥有了自信和内驱力之外,我还给她制定了短期的小目标,让她心里有盼头。
“看你渐渐有了球感,这就是刚才不放弃训练的结果。咱们试试看,半个小时的时间,能不能把接住妈妈三个球,接住三个球今天练习的目标就完成了,可以吗?”
我征求她的意见,因为目标小,她本来就能接到我两个球了,能接到三个球不是问题,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有目标,她练得就更带劲了,最初来打球时的抵触情绪就荡然无存了。
全程鼓励
降维要求,分解目标让她有了方向,而我自始至终全程的鼓励应该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她握起球拍跟我打时,我说:“看到你横拍握法,我就很羡慕,妈妈只会直拍,,反手接起来力量就很弱。你横握拍反手接球很容易。”
“你打球爆发力挺强的,这球的速度很快,我都接不住了。”
“这个球的角度很好,反手方向,让对方很难接到。”
“这球够厉害啊,还是擦边球!”
“好球!邓亚萍都打不出这水平!”
“连接两个球,进步好大!”
……
我的每一句鼓励都让她喜笑颜开,打得也越来越专注了。
从抵触到愉快地接受,我没有逼迫,也没有指责,也不去追问在以前学到了什么技能,只管去鼓励,去陪伴,去看见她的进步。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成长,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盛典,而父亲和母亲,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人可以缺席,这一场又一场人生的盛典!”
我们第一次亲子打乒乓球,也是她成长路上的一次美丽的盛典吧,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正确地去“激娃”,让她感受到来自父母智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