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大剧院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文化中心岛内,包括大剧院(1600座)、小剧场(400座),建筑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2016年2月,哈尔滨大剧院被ArchDaily评选为“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之“最佳文化类建筑”。
民间谚语: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哈尔滨的八九松花江仍旧冰封万里,大剧院所在的岛上枯草间的残雪仍旧封存如初,一脚踩上去,吱吱呀呀地毫无融化之意。沿着回环曲折的坡道一路向上走,看见一片枯黄和雪白铺陈的背景中,醒目的酱红色的“哈尔滨文化中心”的碑石时,期盼已久的哈尔滨大剧院终于在高岗上露出了她的容颜。逆光中的大剧院如海中静卧的乌鱼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静等仰慕者的造访。
急切地拾级而上,当你与大剧院平视时才能真切地感觉到它的大和美。大剧院不像是建筑,它更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示在松花江上。白色的流线型外面反射着阳光,璀璨夺目。正面几字形内的棱形凸起拼接玻璃面让铝单板拼接的流线面避免了单调乏味,如点睛之笔,让整栋建筑灵动起来。
大剧院是一座可以充分发挥你想象力的建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不同于别人的大剧院。站在不同的方位,看到的大剧院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像贝壳,像松花江里的水波,也像被瞬间凝固了的水滴,成为这冰雪世界的一个永久符号,让慕名和偶遇它的人们惊喜眷恋。
作为公共建筑设施,哈尔滨大剧院力图从剧院、景观、广场和立体平台多方位给市民及游人提供不同的空间感受。考虑到观演和观光的需要,大剧场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将自然光引入剧场的方式,丰富了非演出时段的照明方式,创造了节能环保新模式;剧场内采用多岛式看台的流线造型与建筑外造型的整体风格相统一。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在大剧场设置了特有的人行观光环廊和观景平台,游人可俯瞰周边湿地,领略哈尔滨独具特色的自然湿地风光。
置身大剧院的玻璃墙体前,通透的拼接玻璃让你的视野幻化得如童话世界般魔幻。一步一景,真真假假间让你迷失了判断力,你所看到的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你的眼睛真的可以欺骗你。镜像的魔力会让任何年龄的人陶醉其间,我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连拍了十来张照片,直到不适应寒冷气候的手机提示电量不足才悻悻地收手,无奈地用充电宝给可怜的手机充电。此时,一直未戴手套的双手也冻的僵硬紫红了。
哈尔滨大剧院属异形结构建筑,具有大跨度、高空间、复杂钢结构等难度特点,其外观造型属于三维曲面,施工难度极大。
因为时间有限,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与大剧院道别。沿着松花江岸一步一回头地前行,顺光中的大剧院在蓝天白云中变得明朗起来。如果是夏天,如果可以走进去,站在剧院的高处,看松花江波涛汹涌,奔流不息,岸边绿草如茵,小岛上的树木枝繁叶茂,野花五彩斑斓,各种桥廊或如飞龙横跨江上或掩映于草木湿地中,一定会更惬意!
“这座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哈尔滨新文化地标,同时亦出色地表现了对人与建筑的互动与参与的注重。”——世界新闻建筑奖(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