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话西游第二次重映,意味着,曾经有一部优秀的电影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没有好好地进影院捧场,如今上天终于给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得以将亏欠星爷的电影票还上了。
此次重映,距该电影在港首映已有22年,但它被奉为“经典”,受千万追捧,不过距今十余年。当年以爱情奇幻“无厘头”喜剧类型面世的《大圣娶亲》,并不是“一鸣惊人”,甚至在最初被称为“垃圾文化”,票房不算佳。
但是在如今的许多80后、90后看来,这是一部与成长、爱情、责任相关的电影,多少人因从至尊宝、紫霞身上看到为爱情奋不顾身的自己的影子而感动不已。如今而言,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与回忆,被无数影迷欣赏,称之为“经典”。
从前因它笑了,后来又哭了,然后多想了。
二十岁的我与它的入内地纪念近年同岁,所以于我而言,它不能称之为情怀。我也曾被“人云亦云”,间断地领略过它其中许多为人称道的电影片段,但时至今日才完整地欣赏完(国语版与粤语版),大概是因为我一直没有“腾讯会员”的缘故吧。
对于这部“经典”,我有我自己的感触,关于经典与垃圾、关于天意与选择、关于爱情与狗。
关于经典与垃圾
所谓经典,我想就是指经久不衰的典范吧。纵观这些年的电影圈,大话西游的IP已经泛滥成灾,各种组合形式的“四人行”,各种故事情节的“新意”,层出不穷。无论是挂名模仿还是致敬经典,由来大约都是以最初星爷的“大话西游”为典范。且大话西游的影响力数十年如一日,其经典言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影迷。
所谓“垃圾文化”,确实也是《大话西游》最初的票房滑铁卢所被赋予的评价,正是因为开创了“先河”与“非同一般”,才会有不被理解的风险与低潮。这并不是“仅此一家”的遭遇,陶渊明最初的田园诗风不被看好,直到死后才被世人称颂,薛之谦不火之前歌也不温不火,但如今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时机与“伯乐”外,本身电影品质的优秀是最好的保证。很多时候,我们“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正如大话西游最初的差评和低票房,你又怎么会想到几年后会被大火,今时今日重映仍破记录,情怀影响一代又一代呢?
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朱茵的本真美好,星爷和英爷的演技与搞笑,以及配角配乐配景配合默契……庆幸它被伯乐找到了,并传承给世人,这部被称为过“垃圾文化”的经典。
关于天意与选择
天意不可违,有的人从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切,比如孙悟空。因为它永远活在作者笔下,编剧的心思就是它的天意。
“只要有人可以拔开我的紫青宝剑,他就是我的如意郎君”,这是紫霞仙子的誓言,所以至尊宝轻轻松松地拔开了,当然剧中也没告知这把剑别的人拔不开。我有时候也在想,她到底是执着于这个天意,还是倾心于至尊宝这个人。天意或许就是缘分吧,但也可能是孽缘呢!
像剧中至尊宝所说,什么现实现状,什么老婆身份,上天的安排最大。齐天大圣的他,最后还是逃不过天意,大闹天宫逆天而行的他,还是臣服于天意。五百年的五指山下,磨砺了他的锐气。
什么月光宝盒,什么大梦一场,什么时光倒流到五百年前,一切都变成了天意,是观音的“感化”,是孙悟空化成至尊宝所历的情劫。
所以他根本没得选择,要打败牛魔王救紫霞,就必须戴上紧箍咒做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戴上紧箍咒就不能有半点情欲,只有取经去。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场“美人计”,而有情猴自然中计了。
在最后那一幕,齐天大圣选择最后做一回至尊宝,那一个假借的躯体和真的爱人,这一次的选择,他听从了真心。
关于爱情与狗
变回孙悟空前,至尊宝才发现原来自己真正爱着的是紫霞,“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是曾经他认为最好的说谎,如今谎言成真心话,而他在没有了重说的时机与身份。
“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这句经典台词是太多女孩子的心声,紫霞仙子的心愿实现了一大半,只差了最后两个字——“娶我”。所以故事的最后是个悲剧,即使曾经沧海过,最后只能相忘江湖。
“麻烦你出手快一点,把我的心挖出来让我看一看”。至尊宝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白晶晶和紫霞都走进去看过,或许“良心”都告诉她们,自己都不是他的最爱。只是她们不知道连最爱都会变的,曾经他最爱她,但去问的人不是她,所以问者都明白了他的心。
那时的他是至尊宝,不是孙悟空,但我想即使他是齐天大圣,他有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妖魔鬼怪,可他仍旧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吧。
“骗就骗吧,就是飞蛾一样,明知道是火,仍旧要扑上去。”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被奉为爱情情怀经典的表现,有太多的爱情观是这个现实中的痴男怨女的心声。
紫霞的痴情是公认的,也是我为之动容的,最后抱得眼中的“爱人”,却一心望着心里的爱人落寞的背影走远。那一句“像条狗”,有太多的解读版本,我却迷惑不解。
编者的心思或许一种,或许多种蕴含,不知哪种是正解,或者根本无正解。也有言论说,该影片被“过度解读”,对此我想不可置否。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不牵强,不紊乱三观,如何解读就让万千观者去辩论吧。
对于“经典”,向来不敢“品评”。一味夸好,别人说你人云亦云;胆敢批评,唾沫会把你淹没在人海里。但经典向来乐于被人“品味”,越品越有味道,经久不衰的典范,会有回味无穷的韵味,如酒越陈越香醇。
有人说,有的人看这部剧只笑了,那说明看的人太年轻;有的人看这部剧笑了,又哭了,说明看的人是有故事有经历的;有的人看这部剧想了很多,说明看的人,大概就像我这样吧。(最后句话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