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自认为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其实不然.......,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其实每个人都很想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于是,有人去学心理学,有人去学哲学,有人去寻找信仰,都是为了想与心灵对话,让自己不再迷茫。
但是,很久以来,我们一直被灌输的一个理念是弥补自己的劣势才能取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补短板。然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我们自身那个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多天赋的事情上,结果发现最多也就得了个及格分,并没有让我们变的与常人有何不同。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其实都是由于发挥了自身最擅长的部分或优势才取得成功的。
这个事实也是世界知名公司盖洛普进行的一项长达50年,基于200万人的研究发现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组织,虽然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是,这些成功的个体和组织大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同时,世界上最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遵循一个理念来管理团队,即刻意寻找和培养具有不同优势的人才,让这些具备不同优势 的人为团队创造价值,获得高绩效。
为了帮助人们发现自身优势,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01 迈克尔.乔丹
大家都知道,迈克尔乔丹,是一位著名的篮球明星,一直到今天,NBA官网上对乔丹的介绍却还是:一片欢呼声中,乔丹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可是在1993年10月的时候,乔丹曾宣布退役,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开始正式练习打棒球。要知道,棒球是乔丹在6岁时父亲教他的第一项运动。他的棒球教练这样评价乔丹:“他是每天第一个到达运动场,又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可见,无论是打篮球,还是打棒球,乔丹都是这么拼命。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为了实现他父亲的遗愿去练习打棒球4年,结果却成绩平平。
可是, 这样努力的乔丹,在参加棒球比赛时,他的成绩排徊在棒球上传说中的挫败底线“门多托线”附近。
而结束了这两年很一般的棒球生涯后,乔丹在1995年又重回篮球赛场,陆续拿走三枚冠军戒指。
可见,篮球这项运动可以充分发挥乔丹的天赋,而棒球,则不然。
02 电影《追梦赤子心》
这部1993年上映的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名叫鲁迪.鲁泰格,23岁,是圣母大学体育场的场地管理员。鲁迪身高只有大约168,身重74公斤,这样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具备大学一流橄榄球队的要求。
但鲁迪学习非常刻苦,一门心思想考取圣母大学,加入学校的橄榄球队,在接连被拒绝了3次后,第4年终于被录取。
2年来,鲁迪屡次受挫,连一次做替补的机会都没有。而终于有一天,在大四那年的最后一场比赛的最后一刻,也是圣母大学己经胜券在握时,鲁迪的队友帮助说服了教练让鲁迪上场,恰巧鲁迪把握了这个机会,在最后几秒钟,成功的阻截了对方的四分卫。
这个故事很励志,同时所传递的理念也正是我们平时被一直教育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就。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如果鲁迪把所有的这些努力刻苦练习的时间投放到自己其实最擅长或者最有天赋的领域上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现,仅投入很少的时间也会获得相同甚至更大的成就呢?
03 一项实验
美国一所大学曾经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了解教授快速阅读的最好方法。研究人员测试了1000多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结果 获得了戏剧性的结果 。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次,在没有教授任何方法的前提下,一般读者每分钟读90个字,而优秀读者每分钟读350个字,已经拉出差距了对吗?而在教授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之后,一般读者勉强增加到了150个字,而之前读了350个字的优秀读者增加到多少了呢?
他们竟然增加到了每分钟2900个字,增加了近10倍。这个结果使最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都大吃一惊,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水平较差的读者的进步会更大。但事实上,最优秀的读者从强化训练中受益最大,进步也最大。
因此,恰恰是我们平时最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甚至视而不见的优势,是最需要精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因为投入在你的优势领域时,投入回报率才最高,它们才是我们最具成长空间的领域。
书中提到:我们的天赋和爱好,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是恒久不变的。但,很多时候,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却未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天赋。有太多的人这一生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
如果你发现了,发挥了,运用了,也许有一天,你也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大咖或牛人。即便没有成为名人,我想你也不会因此而失落,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从事自己擅长并且热爱的事,那人生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呢?
这本书不仅给你介绍了发挥优势 的重要性,同时,书的最后还有一个红色的小信封,信封里有一个代码,用这个代码你就可以登录盖洛普公司的官网,进行在线优势评测,完成测评后,你会得到一份根据你的测试结果所生成的全面的《优势识别和行动计划指南》。
你会得到盖洛普公司所定义的34大核心才干中的最符合你的前五大主题,并且给出最适合你的实践建议和发展方案。
了解本身不是目的,付诸实践得到结果才是关键。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你,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