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街道逼仄处,有个小小的殡葬店,名叫“上天堂”。店主名叫莫三妹,其实是一耿直的年轻人,大家称之为“三哥”。莫三妹的人生可谓处处不如意:母亲早逝,二哥夭折,父亲年老体弱,姐姐离婚,女友劈腿。他刚刑满释放,无所事事,只好接管父亲的店铺。在一次出殡中,莫三妹遇到逝者的外甥女武小文。小文还是不谙世事的孤女,误以为莫三妹藏起了抚养她的外婆,两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通过一系列的事件,素不相识的两人产生了珍贵的父女之情,一地鸡毛的生活从此走上了正轨。
以上是电影《人生大事》的主要故事情节。昨天的豆瓣评价7分多。但有的平台评价高达9分以上。总体上看,故事情节完整,有一定的深度,观众在悲伤和欢笑中体会生活的本质。
该部电影的亮点处,两个小时的画面,几乎还原了现实生活中普通市民的葬礼场景。有闹哄哄的,门前摆放花圈的灵堂前,披麻戴孝的子女伏地干嚎,哭逝去的老人;有啼笑皆非的,为了筹集买店铺的资金,三哥帮小文外婆的朋友举办生前的奢华葬礼,招来子女的砸场,场面一片混乱;有肃穆的,三哥在父亲的指导下为车祸而尸骨散架的情敌整容;有悲切的,一对中年夫妇痛失爱女而难以释怀,欣慰的是小文在粉红色的骨灰盒上用蜡笔画了漫天星辰;而老殡葬师的去世后,三哥将父亲的骨灰装在奶粉盒里,以放烟花的形式将之发射至璀璨的夜空中,似乎带来意外的欢庆和希望,给杂乱的情节增添一点浪漫色彩。
不同人的葬礼,涵盖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给观众带来一浪又一浪的冲击。死亡,是人生正常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往往对此讳莫如深。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而不知死,焉知生?只有看清了人生的终点,才知如何好好生活。
电影的标题隐喻“人生除死无大事”,即从丧事为切口,思考人的终极问题。离开人世,只不过转换为另一种存在方式,地上少了一人,天上多了一颗星,这也许是电影的主题之一。
《人生大事》与日本电影《入殓师》的主题有所相似。
2008年,电影《入殓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中,一名殡仪馆的新手小林大悟见证各种死亡,并留意周围充满爱心的家人。两部电影在背景上存在天壤之别。前者市井小巷,喧嚣杂乱,充满烟火气。而后者画面平和缓慢,庄重肃穆,充满温情。入殓师在给逝者化妆时一丝不苟的动作和神态,让旁边的家人和亲属感激不已,也使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对逝者的尊重。正是这种无比的尊重,维护了逝者最后的体面,给死者家属莫大的慰藉,也让小林大悟意识到入殓师是一个有意义的职业。《入殓师》虽然看似波澜不惊,但于无声处响惊雷,于沉静中暗流涌动,给人以震撼。
两者的共同之处都阐释了从事丧葬业的价值和如何看待生与死的问题。
但从情节上分析,《人生大事》着重叙述了莫三妹与武小文的矛盾促进了两人的共同成长。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相似,我行我素,从不服软。前者嘴里总是嚼着口香糖,桀骜不驯,打架斗殴,不务正业。后者,一副哪吒的打扮,手里不离火尖枪,风风火火。她与外婆相依为命,性格暴躁,横冲直撞,不断闯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人逐渐互相理解,相互包容,为对方着想,继而产生一系列的荒诞故事,如小文在舞台表演葬礼。在收养小文后,莫三妹俨然成为一个负责的爱心满满的好父亲。但接着故事情节逆转,小文的亲生母亲找上门,要求领回女儿,小文死活不愿离开养父,父女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所以,《人生大事》的另一主题则是,殡葬师与孤女小文的相遇导致两人转变了对生活和职业的态度。虽然它比不上《入殓师》尽善尽美,但此电影呈现了普通市民中一次次的矛盾冲突,不仅是含有对人性的一种新的探索,也有助于扭转人们对入殓师的偏见。
人生的尽头,谁来送最后一程?入殓师,正是通往彼岸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