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写了一篇访学活动和私董会活动的“本刊动态”,深夜,遭总编一通痛批,并嘱当晚必须重写。
一篇小小的“本刊动态”为何让总编如此重视?
“文风写得太过老套了。出发点上,我们应该基于读者的需求来写,而不是我们单方面陈述。如果读者不爱看,或看不出所以然,文稿其实就没有意义。”
“核心,是基于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期待,组织我们想传达的信息。”
“作为我们最靠前的栏目,决不能上来就把读者看困了。”
……
这是总编生气的原因。
“今晚赶快重新写一篇“好看”的动态。”收到总编的这条短信后,马上打开电脑……当我把改写完的“本刊动态”发给总编时,时针指向凌晨2:25分。
早上8:27分,收到总编的微信:“好看,不只是加一些诗意词句,而是对读者有价值的专业点。此外,没必要面面俱到。”接下来,说到:“我来改吧。”
看来,总编对我已经彻底失望了。
9:46分,总编把重新写好的“本刊动态”发给了我,并附言:“我重写了初稿,因为时间不够,篇幅偏长,你和小庄再做编辑。核心是撰写的思路初心,是始终围绕为读者创造关注本文的理由与价值,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记账。写的每一句话,要想对于读者意味着什么。与之无关的,都可以去掉不说。
因时间紧急,私董会部分依然比较粗糙。其实,我写访学部分的亮点就两个:创业与传承,都是当下民营企业家关心或闹心的。私董会部分,目前宣传广告味浓一些。但也可以理解。关键是先吸引读者读到这一部分。其实就私董会主题而言,品牌营销是专业核心。但这次可以不写。只说效果即可。”
总编写的“本刊动态”果然高屋建瓴、如沐春风,非我等能及。难怪总编发火,因为,做完一件事与做好一件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其本质是“用心”不够。
“我们不是新闻联播!”这是总编审稿时的批语。
事后,见到总编,表示这是第一次写“本刊动态”,有总编写的“动态”做标杆,总算有了方向,我会努力进步。没想到,总编并不买账:“什么叫努力进步,努力到什么时候?”就在我一愣神的工夫,总编说到:“要快!”
努力还不够,还要快!
嗯,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