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一个很搞笑的街访,叫《拜托啦,学妹》,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如果你变成了异性,会爱上现在的自己吗?
刷视频的时候,是在极其无聊的深夜,点开的时候,镜头里出现一个个耿直的男生说不会,并且列出自己的诸多缺点。也有一些人笑容自信的说会啊,毕竟我这么好。
印象深的就只有一个答案,被采访者回答说:“会啊,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那别人怎么会爱你?”
以前班里有个女同学,有些肥胖,并且不够高,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像个肉球一样。体育课的时候永远都是排在最前面,跑步总是最慢的那个,运动会从来不需要她参加项目。
似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班里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她可能有点胖,她可能因为成绩差,又或者她长得没那么好看,她走路总低着头等等。就因为这些原因,她可能成为了经常被使唤,被嘲笑的那一个。
这个C同学坐在我的隔壁桌,成绩挺好,上课很认真,很多男同学经常会跟她借作业抄。她有一票固定的同学群,上学的时候,无论男女都有自己各自的小团体,如果忽略掉某些事情,她跟那些同学也可以算玩得很好。
C同学是走读生,每天很早就要坐车回学校,并且从来都不会迟到。但她每天都要带很多东西进学校,比如面包,炒粉,蛋糕,汽水,豆浆等。但这些都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她太想融入那个圈子了,所以当我友情的提示她不要再让别人奴役的时候,她也只是对我一笑置之。
一次早读课,她去帮一个男生买水,忘记了帮另一个人也顺便带一支水,对方就直冲她发脾气了,而班上的其他人则哄笑成一团。我第一次见到人指使别人做事还这么理直气壮,还没来得及开口替她反驳几句,她就红着眼眶趴在书桌上了,我顿时息了声。
早上发生的事情,下午可能就忘记了。C同学还是跟在那群人后面,任劳任怨,似乎只要别人给予她一个微笑,她就可以自己像个小太阳般发光发热。
十五六岁的时候,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似乎来自外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自己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在一个连上个洗手间都是几个人一起的年纪,怕自己的融不进一个小圈子,怕自己一个人吃饭,怕自己一个人放学回家,怕独来独往显得怪异不合群,怕接收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和嘲笑。
所以只能让自己努力的挤进去一个圈子里,不敢落单。
但有时候,等价的付出,不代表会有等价的回报。
她就像《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的那个陈欣怡,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她一直很努力的要对别人好,只要有人给她一点点回应,她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
她的功能很小,但是又不是不可或缺,就像是一张随手可撕的便利贴,不起眼也不特别,需要的时候贴上去就可以用,不需要的时候就撕开随手一扔。
对那些既要拼命使唤C同学,背地里又在嘲笑她是个胖子是个愚笨的人来说,C同学就是那张可有可无的便利贴。
我很喜欢C同学的笑容,她笑起来两只眼睛总是眯成一条弯弯的线,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对,笑起来像个小太阳自带光芒。可我又不喜欢她的性格,她太唯唯诺诺,甚至有些自暴自弃又不自信。
就像从前的我。
我曾经说过,我十六岁的时候每天都在算自己能活几天,十七岁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一定过不到十八岁,但是庆幸的是,我现在二十来岁了。
我曾经有过一段和C同学一模一样的年岁,不同的是,我显得孤僻多了。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会讲好听的话,不懂得迎合别人,喜欢的东西另类,与朝气蓬勃的同学们相比,显得死气沉沉。
我不喜欢当时的自己,常常带着一种厌恶指责自身,觉得自己比不上很多人,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很多事情还没开始之前,自己就已经开始向后退,不愿与人来往,不敢大声说话,想说的话都写在日记本,想认识的人只能看着她跟别人玩耍。
那是一段自卑且灰暗的年岁。
而在那段曾经觉得水深火热,又孤苦无依的年岁里,有这么一个人对我伸出了手,他总会摸着我的头说:
“安小染,伤谁都别伤了自己。”
“连你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别人怎么敢好好爱你?”
“安小染,你要接纳你自己,任何人都可以放弃你自己,唯独你自己,不行。”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多远,过得多荒唐,每当我想放弃又开始深深的陷入自我厌恶时,总能在脑海里看见年少的时干净温暖的笑容,他摸着我的头说:
“安小染,你一定要喜欢你自己,无论你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也许是爱屋及乌,也许是努力想成为他期许的模样,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似乎变得爱笑开朗了,从前一个人单独去做会觉得形影单只,乏陈无味的事情,也变得生动有趣。
一个去图书馆,坐车,游玩,吃饭,爬山,同样的事情,换个心态,仿佛换成了另一种生活。
偶尔尝试约几个同学一起看看电影,聊聊天,买杯奶茶沿着校园走几圈也觉得惬意自在。我还是那个我,不过是,乐观从容了些。
很多时候,你走出了一步,似乎就能坚定不移的再踏出无数步。
自卑也好,自信也罢,你都要先喜欢上你自己,无论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无论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始终都要相信,能战胜生活的,是你自己。
你要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