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我就开始在学校的楼梯口四处晃悠,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这段时间,我常常听见有美妙的钢琴声从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传来,跳动的音符碰撞着加州特有的木质结构的房屋,在略微显得燥热的空气中撒下欢快的、律动的节奏,敲击我显得有些迷糊的大脑,倍感神清气爽。
我开始四处找寻音符的来源。
动人的轻音乐是我每日的心灵伙伴。去图书馆写作业,我会习惯性地先在网络上搜索好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班得瑞的、久石让的曲子, 然后带上耳机,让心情瞬间变得平静。这几日反反复复地用他们的名曲作为我写就作业的背景音乐,可以让我对抗不安和浮躁,静心研读,和自己相处。
此刻,我正准备去楼底的活动室热一点吃的,因为离房东太太来接我的时间尚早,而中午的粮食显然已经不足以维持下午消耗的精力,我乘着电梯向楼底缓缓降落。
一直延续的钢琴声已经出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急促紧凑,音量上也是逐渐放大。电梯已经停在了-1层,门敞开,琴声也随之戛然而止。
我顺着通道走入后,一个青春的面孔,闪着灵动的目光的姑娘正好也看到了我,有些害羞的笑了笑。黑白琴键上抚摸的纤纤玉指滑落琴架。
“嗨,不好意思,打扰到你弹琴了。”我连忙道歉道。“下课了,来这儿热点吃的。你的钢琴弹的棒极了,刚才就是你在弹奏吧?”
我知道我找到了琴声的主人,确实,眼前的这位国际学生和曲子给人的感觉一样,充满青春的律动。这位姑娘也是个亚洲人的面孔,但是在仪容仪表上却显得不似中国人,因为有着过于精致的五官和妆容。
“你好,谢谢!”姑娘扑闪着一双水润的大眼睛,嘴角扬起的弧度让我觉得她是个平易近人的姑娘。
“我叫Alice,来自中国,在这里做交换生,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认识你。”我主动发起了自我介绍,这通常是引出对方介绍自己最简单的方式。
“你好,我叫申敏雅,来自韩国。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韩国姑娘,原来如此。难怪面容和妆容都精致的无可挑剔。
消除了尴尬后,我来到微波炉前,放入三明治加热,然后坐在她背后的餐桌边上,慢慢咀嚼,此刻最大的福利是有个钢琴高手在那里将五线谱上的小蝌蚪翻云覆雨为最最清丽的音符,让我的这个午后餐点吃得真叫入味。
凭着我仅有的一点乐理知识和对钢琴曲的喜爱,我知道她在弹的曲子是世界名曲《卡农》,这首曲子活泼、动感,特别是曲头的重音律动,特别有意思。而且曲子对于音乐的舒慢缓急结合得天衣无缝,听过以后,会让人觉得,这一曲中包含了太多年青人的生活的影子:有年少时的调皮捣蛋、有青春期时的叛逆顽固、有青年时的多愁善感…
这个姑娘之后我好像没有机会再见到。不过,唯一见面的那一天,我为她留下了一张摆着“二”子造型手势坐在钢琴前的照片,也留下了她为我再一次弹奏起《卡农》片段的视频。
这之后,我时常去最底层,如果没人的时候,我会抚摸黑白琴键,找寻藏在记忆深处的音符…练习很难,但那进入我记忆的楼底传来的美妙钢琴声激励我练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