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主张人性是自私。他有一句名言:“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他在追求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但是亚当·斯密还有另一个著作«道德情操论»。这本书讲的是人应该有道德。所以,人性到底是什么样?
人性自私,同时兼具同情心和爱心
亚当·斯密的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暴自弃的人,在社会上是不会受到尊重的。
第二个观点:人不仅仅是自私的,同时还具有同情心,也就是有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人们把别人是否幸福,当做自己是否幸福的一部分:你幸福,我幸福;你痛苦,我也感到痛苦。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叫“同情心”,人人都有。人有同情心,也有爱心。
第三个观点:“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极速减弱。”
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人是自私的,也是有爱心;爱心只能适用于小圈子,无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市场这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才能满足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需求。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
亚当·斯密的建议是: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仅仅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不切实际的爱心。
所想
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情变得更淡薄?人性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市场竞争,交易中,理性,自私远远要超过感性,爱心。在市场交易这个平台,利润,效益是第一要义,更加讲求规则。在家庭,朋友之间,爱心,体贴,温暖占主导地位。因此,市场经济没有办法改变人性,只能说市场经济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有的时候可能是放大的另一面。
作为个体,在了解人性的两面性之后,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去适应自己,适应别人,适应社会。不要在工作场合要求别人对你有爱心和同情心,而是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生活中,需要有生活的状态,对待家人的温暖和关心,对待爱人的忠诚和体贴,对待朋友的真诚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