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 初三的日子, 第112天,今天天很蓝,阳光很好。
张同学今天可谓是足不出户,穿着睡衣整整晃悠了一天,估计严重缺钙,没充足的时间晒太阳。
原本计划今早上和张同学7点起床,走走路,然后一同去食堂吃饭。7点我醒来时,天还未大亮,大地仍旧笼罩在薄黑色中。
我心里一想:算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好不容易有个双休日,就多睡一个懒觉,早起能怎么样。我去买早餐,买回来在家吃一样的。
想到这些,我爬起来,收拾好骑上电动车买早餐了,此时天色已经发亮,但没有浓重透亮完全醒来的感觉,天地一切都在慢慢的舒展,迎接新的一天。
今天意外买到了枪手的韭菜鸡蛋盒子(菜盒子),最近制作水平提高了,看起来颜色金黄,个头大,充满了诱人的气息,于是果断出手,买了两个,两碗稀饭,一份小菜。回家再热上馒头,满满当当的早饭。
家里还沉浸在淡淡的暮色中,再等一会吧!等到8点再喊张同学起床。对于我这个连续缺觉的人来说,真的体会出一个懒觉的幸福。
起床后,一切都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开始了继续重复又不太重复的一天。
一切都要从起床开始,张同学的起床从来没有干脆利索,每次都要多次呼唤。今天早上还要加上一句:赶紧起床,有韭菜盒子,一阵韭菜盒子凉了。有了美食的诱惑,起床速度似乎能快那么一些。
生活一旦进入轨道,摩擦和批评也就开始了,一大早就从韭菜盒子开始。
买了两个韭菜盒子,张同学独自干完一个,我和杨分享一个。已经用完早饭了,张同学吃到肚子发胀,舒服地躺在沙发上。
杨开始问话:你一个人吃完一个韭菜盒子,没想着给我们分享一下,也让让我或者你爸呀!
张同学想都没想:你俩不是也吃韭菜盒子,不是还有一个么?
张同学觉得杨这个问题很奇怪,明明大家都吃菜盒子,为啥要问我。
杨说:我俩吃了一个呀!你一个人吃了一个呀!
张同学说:对呀,你俩也吃了呀!
杨说:为啥我俩人才吃一个,你的不能给我俩吃点?
张同学觉得这是个问题,于是说道:你俩不是还吃馒头了,也没给我吃呀!
这个理由很是过硬,硬的有底气。
我插话:锅里还有一个大馒头呢,你一个人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旁边还有两人呢?要懂得分享。一点这种意识都没有。
杨说:遇到好吃的,从来没想到过别人,眼里只有自己。
我知道,想类似的谈话,对张同学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谁让我们平时一直是这样,只是偶尔抱怨一两句了,比如今天一开始的批评加抱怨。
上午张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我和杨待着也没事,在家窝着只能看手机了,看电视影响张同学学习,干家务来来去去也有些打扰,更不能聊天,聊天张同学会时不时插话。
算了出去晒太阳吧!冬日晒太阳本是小时候的常事,也是农村老头老太太的惯事,冬日里坐搬个小板凳,坐在墙角,三三两两,要么拉话,要么静默,半醒半睡,看起来就舒服。
城里可供晒太阳的地方太少,楼下的阳光被高楼遮挡,阳台上隔着玻璃总觉得晒的不彻底,找个阳光充足,寒风不能及的地方实在有些难。
马路上有阳光,我和杨就走在马路上,雨花斋今天搞活动,人行道旁边摆满了凳子,我和杨坐在蓝色的塑料凳子上。马路上车流川息不停,我们闻着汽油味,迎着马路上的冷风,晒着来自天空的阳光,看着行走的人。
不是抱怨城市生活,城市给了我们便捷,给了我们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更多。只是渴望自然的阳光而已。
中午包饺子,我擀皮、杨包馅,张同学负责做作业和吃。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来,三大盘,还煮了一些饺子皮。一声:开饭,张同学赶来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开吃。
一阵风卷云,张同学喊着肚子胀站了起来。我转身拿了一条,油炸的馓子,顺口说:给。张同学随后说到:嗯,不要了。当看到我拿的是馓子时,又顺手接了,放进嘴里。
杨看到后笑着说:你娃,吃再饱,只要你敢给,就敢吃。
杨说:这是咱家你这样,也多亏没外人,要是吃饭有别人,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这娃感觉啥都没吃过,好像我们整天虐待你一样。你的吃相不能不让人联想。
我说:这以后要是到别人家岂不是露馅了,这个娃看着脸上光的,也不太吭声,像安静的兔子,看起来一幅斯文的样子。给别人介绍时,这个娃你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小时候读了上百本书,那是相当的有才华。不过外表与实际差距太大,一吃饭就暴露真相。
杨说:你娃估计到别人家,能把别人全家吓一跳。
我说:你能把别人家半张桌子吃掉。
杨说:咱们家吃饭热闹的,像静静姐嫁的这个娃,吃饭从来不说话,吃完饭也不在一起说说笑笑,一吃完各回各的房间,各干各的事。可羡慕静静,吃完饭一家人谝闲传,谝的开心地。
杨说:你说你将来要嫁给一个家教很严的家里,你这样子可咋整,估计会把人家吓到吧!
下午,本想着拉着张同学出去散步,透透气,窝在家里一天了。
懒人总是理由多,张同学说:英语老师让2:30做卷子呢!
杨说:卷子呢?
张同学说:还没打印呢。
于是火气又上来,杨说:要打印,你为啥不提前说,到了这会才说,我要你出去你才说,我不喊你出去,你是不是就不说。
张同学不吭声。
也许张同学习惯了这种做法,没有预先考虑和安排,只是到哪才想起了该干啥。
我也是有点生气:你不会早点说,我早上给你打印好,到了这会你才想起,一天天的,有没有个计划。
有啥办法呢,只能是我和杨出去了,张同学留在家里。也许她压根不想出去,就像窝在舒服的房间里。
日子愈长,发生的事情愈多,估计引起家长生气的事情就多,谁让咱是家长呢。小孩子基本上也只能受着,毕竟张同学还是比较温顺的,听话的,基本上不反抗,当然我们也没有压迫。基本是相处愉快,但难免嘴上有些批评和责备。
晚上,杨想看电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信号,只能看网络机顶盒了。中间让张同学调换一下,看看来信号了没。张同学看来很熟练的样子,拿起遥控器,直接退出网络机顶盒。遭到杨的批评:你退出干嘛,你直接换一下不就完了,怎么还不如我了。你这再换回来,还得从头看。
张同学不吭声,她也习惯了这种责备。晚上洗澡,张同学呆头呆脑进去了,回来就被骂出来了。
感觉我们整天都是对张同学的批评,其实我只是把这些点记下来,剩下的可全是没大没小的开心了。比如张同学和我一起玩兔子,比如杨躺在床上,张同学爬在她身上,喊累。爬着休息。
晚上10点30以后,我和杨都睡了,张同学是她再复习一阵。
张同学卧室的灯亮着,客厅的灯也为她点亮,我们的卧室已经进入睡眠状态。可总睡不踏实,11点时,我喊她:11点了,早点睡吧!张同学这才收拾书本。
初三的日子,对于这个磨蹭,手底下较慢,效率比较低的张同学来说确实很累。我们每天也急,甚至洗手我也给她示范我的速度,结果看着看着,她竟然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