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做第二呢?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奇怪在哪里呢?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嘛。人人都想争第一,试想哪个第二名会心甘情愿地对第一说,“啊这个位置我让给你了,我做第二就好”,真的很奇怪。
我几乎没做过第一名,不知道每逢考试就拿第一的人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因而没有资格去议论第一名的是是非非。不过,为什么非要做第一不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人是有期待补偿机制这个东西的,如若每次都考第一名,那么其中有一次发挥失常都会饱受诟病。被人责骂鞭挞地前进,这样活着实属辛苦。
对我来说,最理想的努力状态不是给自己预设一个绝对不容改动的目标,而是在经验与教训中学会反思,从而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断崖式跨越。学生时代,我很少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到多少多少名,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比较自己比过去进步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第一名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毕竟人和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我认识到自己确确实实不具备越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在平时也比不上他们那样努力。能够这样客观地评价自己,对我来说已然是一个不小的跳跃。
所以,我一般给自己的失败留足了余地。既然不能做第一,那做第二倒也不错,反正我上次只考了第三,这样的想法贯穿我的始终。不过,准确无误地当上第二也不轻松。为了第一的目标日复一日地付诸努力,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成为了第二,这样的情况是有的。或者是心想着能赶超过去的自己就好了,坚定不移地进行实质性的努力,最后成为第二的情况也有。但一开始就想着我非要考第二不可,最终成为了第二,这样的情况则不多见。
说起来,留有自我安慰的余地并非是好事。可以想象的情况是,真的有一个天赋异禀,愿意孜孜不倦地跑在第一名位置的人在我们前面,我自知自己没有战胜他的任何可能,所以能做第二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了。但不论他有多么强大,多么不可一世,难以匹及,都不是“无敌”的存在。任何人都有缺陷,都有软肋,如果对其软弱之处施以拼尽全力的一击,不是没有将其击败的可能性。
假如一开始就抱着“为什么不做第二呢”这个想法,不千方百计地寻找对方的破绽,势必会一事无成,被后来者不断超越,掉落到第三、第四,甚至一落千丈。不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诸百分百的努力,做什么事情都只会是半途而废,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的下场。这是我摸索出来的,一个接近于教训的道理。半吊子的努力,只会让自己后悔。
我是说如果,如果你以后做了第二名的话,你会发现第二名的生活也不算很讨厌。我的性格就不太适合做领头羊,反而是跟在别人的脚步后面会更轻松。譬如说长跑的时候,不要把目标设置得太远,让自己和前面的那个人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忘记些许的劳累——也许是单纯的心理作用吧。又或是接触完全陌生的领域,走在前面的人可以给你的行动提供经验,当然你要有独立的思考才行。
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内心里难免会有愤愤难平的时候。现实这家伙,哪管我愿不愿意,强迫性地塞给我一堆烦恼,然后大笑着逃之夭夭。这时候,即便心里再不情愿,也要把那部分的事情统统解决了。这个时候如果想着“为什么不做第二呢”,耍耍嘴皮子,却不想要摆脱困境,恐怕也不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事情。烦恼毕竟就是烦恼,你不处理它们,它们就愈加肆意妄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你说往哪走?那还用说!当然是往第一走啦。
于是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不做第二呢?因为相较于做第二,还是不留余地的努力更让我安心一些,让以后的我不至于为了现在的选择而后悔。当然,我肯定也做不了第一。做最好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