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说说萧红与她的《黄金时代》
曾经写过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叫做《论萧红的孤独与诗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特意买了《萧红小说全集》进行整体阅读,正是通过这样的阅读,让我有机会走进那座被冰封了的北国小城--呼兰河,感受它的严寒,市井与人情,还有萧红笔端流露的眷恋与诗意。同时,也让欣喜地走进了“祖父的后花园”,那里是萧红整个童年温暖,纯真与爱的最后栖息地。那里的自由,祖父的疼爱,宽容与理解,给了萧红海阔天空的诗意与情怀。因此,她的文字是如此的自由与随意,却也浸透了对爱的追忆的忧伤。萧红的孤独是从失去祖父的那一刻开始的,逼婚,逃婚,怀孕,深陷旅馆,身无分文,四顾苍茫。作为女人的命运从此有了一个凄惶的开始,
现实里的萧红到处是人生的迷惘与孤独,但文字里的萧红却有着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也有一颗虽然流浪但却干净诗意的灵魂。
电影里的萧红,却让我感觉到了苦难的逼迫和爱的张慌失措。
她与萧军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那个破烂不堪的旅馆中,逼仄的空间,昏暗的光线,落魄的孕妇,一切都是如此的灰暗,命运张牙舞爪地把她逼向生命的死胡同,萧军的到来与陌生的关爱,带来生命的希望与温暖。她们一起努力赚钱养家,过着平常夫妻的简单生活,那段日子,为生活的苍白增添了恰到好处的色彩。当萧军挣到一笔不小的工资时,两个人在酒馆里犒劳自己,终于吃饱了饭,喝足了酒,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身处苦难中的她们是多么的单纯和容易满足,可这样的场景却真正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苦难中的甜蜜是如此的弥足珍贵,这是她们一辈子的回忆。
但是,仅仅有爱,就能打败一切吗?
太过执着的爱,往往要经历迷惘与沧桑。
萧军与萧红,爱与挣扎,结合与分离,怎样的付出都不得圆满。
这是两萧爱的宿命,谁也不愿谁,谁也分不出对错,她们在历史的烟云中各自选择,各自承受,到头来,空留一声叹息。
萧红与端木,一个倔强坚强,一个软弱,这就注定只能是爱的遗憾了。不过,她终究是陪她到生命尽头的男人,他用眼泪与坚守,给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暖意。
这部片子,拍得像一部纪录片,所有的场景真实到就像发生在身边。
对于苦难的呈现是那样的赤裸裸,把萧红她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其中有一个特写的镜头:端木拿着仅有的一张船票随着人群去了重庆,大肚子的萧红选择了留下来,战乱,居无定所,举目无亲,对于一个怀孕的女人,还有什么是比这更残酷的现实?
最终,她走投无路去投靠朋友,但也只能靠着墙根搭了一个简单的窝,当她去请客,执意把身上仅有的两元钱花光的时刻,一方面体现了她柔弱外表下藏着的“女汉子”性格,另一方面,多少有点对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
另一个镜头的呈现,直接戳中我的泪点,萧红告别朋友,搭船去香港,挺着搭肚子,提着沉重的行李,诺大的码头,孤独一人。
后不小心滑倒,她不断努力挣扎,试图站起来,但怎么也爬不起来了,当电影镜头如此冷峻的推向这里,我听到了开始鸦雀无声的电影院里小声的啜泣。
整个电影都是在淋漓尽致地描写她们苦难的人生,但温暖总归是有的。鲁迅先生的接见与提携,还有他的家,应该是她苦难生命里的一束光芒吧。
爱,更是有的。她与萧军,端木都相拥着走过一段人生,甜蜜与忧伤,拥有与别离,彷徨与挣扎。
不管怎样,爱过了,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