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bana
(一)想念梅姨
梅姨今年春天八十岁了,如果不是疫情,我一定会去给她祝寿的。
梅姨最是惦记我,我的大小事情,她都帮我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生日,总会给我打来电话,逢年过节或是有同乡回家,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带点她亲手制作的家乡特产。
每次电话,都能感觉到千里之外的她愉悦的心情,爽朗的笑声,跟她聊天,觉得满满的存在感,轻松、快乐又幸福,然后是久久的感动。
在她的眼里,我就是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女孩。
(二)梅姨的故事
梅姨是个有故事的女人,也是我敬佩的人。
1950年,梅姨不到9岁,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刚刚出生的妹妹。
那么大的孩子,吃就是全部。她总是饿,总是吃不饱,再哭再闹也要不到吃的。那个时候,正是闹饥荒,家家都吃不饱,别说她,所有人的胃都是空的,像一个巨大的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
梅姨的母亲心急如焚,个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让孩子不饿不冻是她最大的心愿,是她最起码做母亲的责任,可是她做不到。持续了很久的大饥荒,看不到有结束的迹象,十多口人张嘴要吃的,她不知道再这么下去该怎么办。
那年冬天,梅姨最小的妹妹出生了,为了有工做,不断孩子的口粮,梅姨母亲瞒着地主东家,不敢说生了孩子,孩子落地第二天就去了地主家做工。大冷天的洗衣服洗被子,生怕没了活干,挣得一口是一口。即便如此,各个孩子还是天天饿得发昏,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每时每刻都在想,什么能吃?哪里还有吃的?
有一天,一个小脚女人来梅姨家串门,第二天,就带走了梅姨,说是去住段时间,因为她家有口粮,不会饿死。
梅姨到了小脚女人家,才知道这是她的婆婆,成了她的儿媳妇。她也是和梅姨沾亲带故的,应该叫堂婶,堂叔过世后改嫁到了这里。一直没有生育,从村里族人家过继了一个儿子,比她梅姨小一岁多。
从此梅姨成了童养媳。
她的婆婆是远近闻名的“人物”,不光对梅姨苛刻,对她过继的儿子也一样。每天蹬着三寸金莲到处跑,爱好抽烟,天天大烟袋不离手,喜欢喝茶,要喝好茶。
还是个话唠,喜欢到处溜达,逢人就可以聊上半天,什么事从她嘴里出来,就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全凭她心情。
那时梅姨的男人在外面求学,梅姨一个人在家。累活重活都是她的,婆婆不光不照看家,只要梅姨言语稍有不慎,就对梅姨非打即骂,演尽了一个旧时代婆婆的各种刻薄。
村里亲戚间有什么红白喜事,大家都绕着她走,熟人都不愿和她一桌。梅姨这个时候总会主动救场,给婆婆挣面子,婆婆从不领情,还是变着法奚落她,挖苦她。
一晃不知过了多少年。
求学回来的老公,有一肚子的墨水,在隔壁村任老师,可惜一年不到就卷铺盖回家了。他虽然有秀才的文采,却不太懂人情世故,拉不下面子,受不了委屈。
梅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清苦,每天省吃俭用,天天吃红薯,有点好吃的也会留下来,招待客人用。
梅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怀了孩子。那年正值生产队封山育林,梅姨也去砍树扛树,往返扛120多斤的树,回来后没有多久孩子就没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怀上孩子了,也没有调养好,身体从此落下病根。
无后为大!
因为这个事,梅姨常年遭受她婆婆最黑暗最无情的虐待和折磨。家丑不外扬,梅姨那里永远都是一脸微笑,看不到她的喜怒哀乐,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不能给婆婆续香火是自己的问题,她错在先,再说婆婆是长辈,要忍让。哪怕是婆婆将大粪水,尿桶泼到梅姨房间,床上,也不能顶嘴。
直到梅姨五十岁,婆婆走了,她才摆脱“童养媳”的阴霾,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三)梅姨的爱情
我很好奇梅姨到底有没有爱情?
有一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她说,不懂什么是爱情,那个年代,有口吃的,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因此,她觉得没有选丈夫的条件,只有认命。
后来,也许是因为两个人有相同的命运吧,一个是过继的孩子,一个是童养媳,都是得不到父爱母爱的孤独灵魂,有共鸣,他们在很早就开始了联盟,相互帮助和信任。
梅姨的男人瘦高,不黑,一眼看过去显得很儒雅,说话从来不急躁,一脸亲切的微笑。他写得一手好字,我见过,是清新脱俗的毛笔小楷。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有文化的人,不喜欢跟人扯皮。但欺软怕硬的邻居总是给他小鞋穿,甚至明目张胆的欺负他,小到偷鸡摸狗大到侵占他家土地……
为此,梅姨也埋怨过他。
梅姨说,其实他也是有脾气的人,记得有天晚上,他提着煤油灯出去办事,风很大,把灯吹灭了,点了几次都灭了,一气之下他就把灯直接扔了,摸黑回来的。
最大的宽慰就是给了她绝对的经济权,再微薄的收入也是由梅姨做主。直到后来经济稍微好转,家里筹划翻建两间危房,因为梅姨不认字,这个时候才是他男人帮她管钱,也是每笔开支都是商量着来。那时候农村很多家庭都因为经济权的问题搞的鸡犬不宁,所以梅姨觉得很幸福。
小时候梅姨经常给我留好吃好玩的,最喜欢去她家了。现在才明白,原来她家和我家一样揭不开锅,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很多事往往都是命中注定,没有见过谁家男人有他对梅姨那么好的。
2004年,梅姨记得很清楚,那是邻居家的“白喜事”,她本来在厨房里帮忙,临时被安排到去扫台阶。八大金刚抬着灵柩过来的时候,刚好经过她身边,上坡过不去,需要人帮忙顶一下,她过去搭了把手,结果人家统一放了下来,她没有(听力不好),直接造成骨折。
从那时起,梅姨的身体元气大伤,加上之前流产留下的病根,基本上做不了重活,这时家里家外所有活都是他男人的,每天帮梅姨冲凉洗头是常事,一天几天可以理解,梅姨的旧疾经常复发,这么多年下来,他男人从来都没有怨言。
梅姨说:“我们一起生活了七十多年,是最亲最亲的人。我们从来没有吵过嘴,我的脾气不好,在婆婆那里受的苦和气,多半会撒在他那里,其实,最不容易的是他。他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无后为大的精神压力,受了委屈又撕不开面子,很多苦他只有埋在心里。现在回头来看,那个时候的婆婆刻薄、生活窘迫,都是生活的必要考验,只是每个人遇到的人和事不同而已。”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磨砺才能看到一些值得推荐的道理,凡事皆有它的规律,凡人皆有因果善缘。
我似乎明白了梅姨爽朗笑声背后的秘密。
四、梅姨的心愿
梅姨后来领养了一个女孩,和我年纪差不多,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最小的儿子刚刚呀呀学语。女孩嫁的不远,经常看到她在娘家忙里忙外。
她很早就外出打工,很好强,爱学习,养活自己还要负责赡养两个老人,挺不容易的。
梅姨最大的希望就是她女儿过上好日子,几个小家伙健康成长,女儿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