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木:因为想收情书,所以写的第 9篇电影推送。
豆瓣ID:154658508
岩井俊二+陈可辛+周公子,这个组合可以说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无论是《情书》还是《甜蜜蜜》都是一代人的经典。
今日推荐岩井俊二编剧并执导,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
《你好,之华》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错过、遗憾与失去的人生。
《你好,之华》在上映前便被称为“中国版《情书》”,毫无疑问,影迷对《你好,之华》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情书》怀念。
从故事内核上看,《你好,之华》与《情书》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死亡为开端,以书信为线索,串联起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试图治愈内心的伤痛。贯穿《你好,之华》的线索有四条。
第一条线索:因之南的意外去世,之华选择了“伪装”姐姐出席同学会。在同学会上她遇到了曾经的初恋对象尹川,互留了联系方式。因尹川的暧昧短信,之南的手机被丈夫摔坏,于是之华选择了以“书信”的方式联系尹川,信中或是一些对年少的回忆,或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琐事。
第二条线索:尽管之华并没有在信上留下地址,但尹川选择了将信寄回之南的老家。于是信件被之南与之华的女儿睦睦与飒然收到。出于好奇,睦睦便假借母亲之南的名义给尹川回信。
第三条线索:少年时的尹川因暗恋之南,便托之华帮自己递情书给之南。当然,那时的少年尹川还不知道之华喜欢自己。
第四条线索:之华通过帮婆婆送信,偶然发现了婆婆与其大学英文老师的暧昧情愫。
尽管在故事内核上《你好,之华》与《情书》是相通的,甚至本片以大量的细节致敬《情书》:如:海报;
开场葬礼的拍摄方式,机位由低逐渐摇高;同样因流感带着口罩出现的女孩;地上死去的蜻蜓与小鸟。
但从线索上分析,显而易见《你好,之华》的格局更大了。这种差异来源于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相比日本,中国更加看重家庭与家族关系,因此导演便选择了以多条线索并行,群像式的描写方式串联起一家三代女性(婆婆、之华之南、飒然)的情感回忆。人物之间彼此映照使故事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然只有上述原因还并不能撑起“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剧本真正讨巧的部分,并非是表面以“信”为中介的四条并行线索;而是潜在“之南”与“之华”两条线索极其矛盾性:
乍一看之华是明线,之南是暗线。因为毕竟我们看完一整部片子都不知道长大后的之南到底是什么样子,连遗照都是少年时之南(之南女儿睦睦)的面目。但是,深究则会发现,尽管之华一直出现在镜头中,但是我们对于之华又了解多少呢?只知道她暗恋过尹川而已。之南的缺席只是假象,通过之华与尹川的信件、睦睦与尹川的交谈,足以将之南短暂的一生拼凑完整:辽东三中的美女学霸、尹川的初恋、之华忌妒又自豪的姐姐、大学时期与尹川仍为校友有过短暂的恋情、最终嫁给食堂帮工张超、婚后生下一儿一女、因家暴导致抑郁自杀身亡。
而之华是一个典型的青春中的“内向者”,正如岩井俊二一般:“我写过一次歌词,我觉得很害羞,还没办法做到,比如说我爱你,我很爱你”。他们正是青春成长中最容易被边缘化的群体。之南才是主角,之华不过是一个引子,她只活在别人的故事里,无论是她还是观者都看不清她的一生。
影片为什么叫《你好,之华》呢?稍稍留意便发现,之南在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片头的同学聚会、片尾尹川送给之华的相册、以及之南留给儿女的遗书都写到:
“在这个即将毕业的日子,大家将各奔东西。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有的人能实现梦想,有的人不能,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将散发不同的光亮。”
这是写给曾经鲜活的之南的、是写给年落魄的尹川的、是写给青春正好的睦睦飒然的、也是写给似乎一辈子都“没有姓名”“普普通通被掩盖光芒的之华们”的。无论生活如何对待你,你总是最珍贵的:“你好啊,之华”。
除了主题外,片子的色调、摄影、音乐、剪辑都十分“岩井俊二”。虽然取景中国大连,但由于大连建筑等各方面受日本影响很大,片中并没有太多中国元素,因此整体并不违和。
美术出身的岩井俊二对色彩极其考究,不同于《情书》的白色、《四月物语》的红色,本片是“之华蓝”。无论是大连的天空、门窗、栏杆,包括之华的指甲油,都是淡蓝色的。Blue,是致郁的颜色,也是治愈的颜色。有豆友说,在海报中与之华关系越近的人,就越呈现出“之华蓝”。
我不敢肯定导演是否有这样的深意在里面,但是影片整体的淡蓝色调与导演的一以贯之的“散文式叙事”、“逆光摄影”、“虚焦镜头”、“唯美钢琴交响乐”等完美结合,这的确是写给中国人的一封浪漫情书。
不可否认,在影片在剧情方面有些许不合理的情况,如尹川在同学会时就已经认出了之华,为何还要给她发送一条“爱了很多年”的暧昧微信呢?为什么当年作为名校女神的之南要离开才貌双全的尹川嫁给食堂切白菜的帮工呢?
很多人由其对第二点耿耿于怀,认为事件的发展根本不合乎逻辑。对,的确不合乎目前这样一个“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的固有观念。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样剧情安排是来自导演的执拗:
青春呐,人生呐,哪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也许,青春就注定有过错、有错过,但是:
愿你成为最好的样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