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开始就疯狂四处跑,一直跑到十月中下旬,所以两次总结就合并了。实际上中间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写,是也没有什么写东西的欲望,索性就放肆一次。年纪逐渐大了,能放肆的机会逐渐减少,且放肆且珍惜。
最想 show 的图片
9 月有趣的事本身挺多,与照片有关的也有三个。
月初参加了《老郭有新番》的录制,终于在 10 月底要上线到正式平台了;
月中看了侯乐天的现场,相机出色的拍照效果使得照片被官方选中;
月底开启了四处参加婚礼的序幕,第一套伴郎服 get 。
虽然是偏宅属性的人,但也喜欢一些微小的交集。人是群居动物,可能这一特性在我身上的体现也就在这里了吧。
10 月前十天的照片占了整月照片的将近八成,戏剧幻城的照片是最想 show 的。这是三大主剧场中的“李家村剧场”的开场前,每组观众站在一个小格子里,蓝色竖条条的部分是 360° 环形舞台,表演时跟随剧情变换位置,所以四面八方的位置都是差不多的。此时照片中心、站的略高的两位黑衣演员是开场时负责说明情况的,等待入场期间就以这个姿势一直站着。三场主剧中最推荐的就是这一部,无论是盲盒演出还是恰到好处的沉浸感都令我印象深刻。后续也许会单独讲讲戏剧幻城的感受~
书影音
希望豆瓣能买点抖音的算法功能,由于首页推荐不满足诉求,已经很久不记得打开了哈哈哈。
实际也没看什么书,现在回想这将近六十个晚上都不太记得做了什么了,可能有比较大的重心是在安排国庆出行。
本来想着把好兆头小说看完、喜迎好兆头第二部剧集,但看了前几章发现这部剧拍的太还原原著了,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看了一遍剧,于是看的也断断续续的;时不时就被一些宗教梗或者英文中才有的梗吸引走了注意力。
九月初时看了《李狗嗨2》开头几集,看到了那个很经典的“我要放弃当人,成为植物”的段落。觉得这两位冤家真是灵魂伴侣啊,再出人意料的问题和选择都没关系,如果确实时想要的选择,加油就好。以及“这段时间我出去度假,所以不知道你失败了的事情”,真是讲不清到底是谁更在意这个连胜的记录呢。
喜马拉雅的有声小说做的也越来越好了。持续的追着《两京十五日》,也是之前看过小说;相比书中,反而在有声小说中更 get 到了吴定缘和朱瞻基的关系,真好。《三体》的广播剧最终季也在 9 月开始续播,到 10 月才想起来,一口气的又养了 4 集,爽了一小段时间后又开始追更。
微博微信
九月原创微博 61 条,较上个月增加 14 条,平均 11.8 小时就会发一条微博。
原创微信 15 条,较上个月减少 4 条,平均 2 天就会发一条微信。
微博持续增加,微信持续减少。
十月原创微博 44 条,较上个月减少 17 条,平均 16.9 小时就会发一条微博。
原创微信 12 条,较上个月减少 3 条,平均 2.5 天就会发一条微信。
大学时不喜欢删动态,现在开始理解了。有些话是某个时候限定的 emo ,当时觉得不发不行,过了以后又觉得已经无所谓了。
最想说的:关于挑战这件事
九月中参加了 workshop 。比较戏剧性的是:本来在此之前定了北京侯乐天的票、要鸽了 workshop 的,因为辉总临时增加行程而不得不鸽了北京侯乐天、参加了 workshop 。结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北京侯乐天的票卖出去了、看了天津场的侯乐天、 workshop 震撼我心,简直是三喜临门。最大的感受是,咨询老师真是一个熠熠发光的职业,能够撬动参与者巨大的能量,也不怎么主动介入到参与者的安全区里,属实是我现阶段最崇拜的职业了。
十月上旬(加上九月下旬)辗转了七个城市,下旬又开启了工作和生活两部分新篇章:人生中第一次带实习生、第一次看房。站在此时时刻忽然有一种感觉,眼前这刚过去的大把的时光就是小说里一句“就这样平静的过了几年”,我的人生小说可能又开始了新的一章。
想说说关于“挑战”。年轻的时候觉得挑战必然伴随着痛苦、坚持、克制、绝望、嘶吼、勇敢等等这类词语,因为挑战可能会失败,最终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或云淡风轻、或忍辱负重的讲述想当年。
我一直觉得我不喜欢挑战,尤其是那些会被惊叹“别人家孩子/别人家的二十几岁”的挑战:不热衷聚光灯、不爱权力、没有好胜心,二十年来少有的几次突飞猛进都不过是想通了一些事所以顺理成章的做成了一些事。无论从何种角度评价自己,都与挑战毫不相干。
而在这两个月里,我逐渐意识到,以上关于“挑战”的理解是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是“施加影响的一方”手中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快速的调动起他人的肾上腺素,达成“制造影响和鸡血”的目的。
而在真正的生活中也许存在一种可能:虽不喜欢鲜血淋漓,仍然喜欢挑战自己。
这样的挑战也许很难一鸣惊人,但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客观规则要求挑战成功一定一鸣惊人。只是聚焦在眼前的某些个台阶上,前提当然是我知道台阶会通向哪里。也许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不神似,也许做着做着发现了其他从未设想过的道路更加有意思,也许跌倒在近期目标上一次两次,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抬腿上台阶的动机一定是真的动机。
事到如今,反而觉得“想通了一些事”更重要。很多关键的抉择都来源于想通了以后的自然而然,而非自己把自己逼上梁山。想到这里,再一次认可阅读的力量,阅读是想通的捷径,相比于生活本身的捷径,远离南墙的捷径。
理清了这些思路以后,面对这段时间的起起伏伏就能够稍微平常心一些了。最近的几天有种格外的焦虑,好在已经像老君山的雾一样散去。
来吧,明天的阳光。
入手最佳
侯乐天北京场虽然没去成,但转天在天津有一场,刚好那天在天津,于是还是看上了。整体感受是:精华的部分基本都在抖音,现场观众基本都是娃子练琴的家庭,主要能感受一个氛围和临场发挥。看个人喜好、感受偏差可能会比较大,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票价的~
九月忙起来以后很久没有用健身环和打游戏,还需要一些时间才有可能回到原来的节奏。
而九月的入手最佳,得说是去哪儿的国庆住宿,几乎每一个目的地酒店的最低价都在去哪儿上。当然前提还得是我们规划的行程好,十几天基本都去的是没什么人的景点,叉会腰。
十月的入手最佳仍然是国庆旅途期间的,是戏剧幻城的大剧场门票。一天两夜的行程看完了三个主剧场,能用这个价格看这几场剧真的不亏。对于戏剧有一定兴趣的一定要去看。
仔细看看账本,上次买东西已经是 10 月初的戏剧幻城周边了。从来没想过会在景区买周边,甚至还是一把油纸伞。这大概就是戏剧幻城的魅力,以及我的忙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