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八里唐
一、引言
我们是否曾做过这样的事情?
当看到身边的人心情感到悲伤时,会拼命逗TA笑,会告诉TA一定要快快好起来。
可有时候好像并没有起到什么有效的作用。
那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笑”、“快快好起来”这些方式是我们期望对方变成的样子,或许对方只希望我们能拍拍TA的肩膀,抱抱TA,甚至只需要我们陪着TA呢?
为什么我会提出以上的疑问?
因为我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小男孩很晚回家。当他回家后,妈妈问他那么晚去干嘛了?他说他去安慰了住在隔壁家的刚刚丧偶的老爷爷。妈妈这时感到很惊奇,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她,觉得老爷爷的老伴去世了是一件很沉重的事,实在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接着,小男孩说他骑车路过老爷爷家,看到老爷爷一个人在院子里哭,他就把车停到一边,爬到老爷爷的膝盖上陪他一起哭。
这个男孩的做法让我觉得莫名的感动,因为我想如果是我,也许我会说一些安慰老人的话,让他不要再那么悲伤。
后来得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个小男孩做到的是共情,也称为同理心。
二、我认为的共情
小男孩的故事让我想起当年我高考考得不好,一个人在房间里流眼泪的时候,我妈妈进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静静地陪了我一下午。虽然那个下午我们一句话都没说。但是我内心感到我没那么难过了。因为我似乎感到妈妈理解了我。
现在回想起来,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是不同的。也许她并不懂我的伤心。但我非常感激她的陪伴。
共情是站在TA的角度去体会TA的内心世界。
回到刚才的那个故事,事实上老爷爷真的会快快好起来吗?如果我是老爷爷呢?我的回答是不,这是需要时间的。并且哭泣是内心情感得以表达的一种方式。我思考到当我想要安慰对方时,也许并不是对方想要的方式。可能更多来源于我内心的焦虑感,因为我想要用让TA快快好起来的言语平复自己的不安。
这个时候我是犯了用自己的认知去思考别人的错误。
后来我了解到
同理心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同理心,另一种是普通人的同理心
而故事里的男孩和我的妈妈做到的就是普通人的同理心。
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当身边的人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简单心理的创始人简里里提过一个她自己的例子
有段时间她觉得很抑郁,不想跟别人说话时,她就跟朋友说:“这两天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吃饭,但不和你说话,我们能不能一起把饭吃了?”
这个例子让我从情绪低落的人的内心出发,思考到也许有的人伤心时需要的是以下三个方式。
(一).陪伴TA却不要评价TA。
因为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件事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听到别人伤心的事情后,自己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可是对他人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身边的人伤心难过时,我们不要评价别人,而是当TA表达TA的感受时,静静地陪着TA。
(二).认真倾听
很多年前,我的爸爸失业的第一个月,心情感到很沮丧。然后他跟我说了很多话,那时候虽然我并不能给他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却有认真倾听他说话。我看到他开心了不少。
心理学上讲认真倾听会让别人感受到我们对TA的尊重,有利于我们接纳彼此。
也许是爸爸内心感受到我有认真关注他的内心想法,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因此认真倾听不仅可以缓解对方的难过,还可以增进两人的关系。
(三).身体接触
我记得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难过的时候,只要一个拥抱。
我们都知道拥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肢体接触。
而在一篇文章叫做《Seven Reasons to Be More Physically Affectionate》中讲
身体接触能够提升自己与身边的人的亲密关系和自身的幸福感。
还记得外婆去世后的那几天晚上,妈妈的心情很难过。那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于是我突然想到去抱抱她。接着妈妈对我说这样很暖心。
我想当TA人伤心难过时,如果我们能用一些诸如拥抱TA或者拍拍TA的肩膀等肢体接触的方式,也许对方会快乐不少。
四、结尾
以上我提到的好好陪伴,却不要评价TA、认真倾听、身体接触这三种方式可以共情。但不是否认开头的逗TA笑的方式。毕竟这是因人而异的。
而通过共情,TA不仅表达了TA的感受,释放了内心的压抑,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从而高兴起来,并且我们还能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TA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