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4紫霏送给自己的礼物-2020年遵循的价值观核心:守边界。什么是守边界,感兴趣可以在简书app关注我,没事喜欢叨叨自己关于教育和成长的小感悟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人生需要直面的三大课题,工作的课题、交友的课题以及爱的课题。不逃避人生课题的勇气
现在,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课题分离”。
何为课题分离,如何辨别是谁的课题,为什么要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简单地讲,就是把自己的人生课题与别人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互不干涉。阿德勒认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北京海淀区小学家长群,有人问,“目前我孩子的英语词汇量是2千,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够不够啊?”另有人调侃道,“如果你的孩子在纽约,这个词汇量肯定是够的,但是在海淀,可能还需要加强。”
目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周末补习英语、奥赛、写作、绘画、舞蹈等诸多课程,甚至父母放弃自己的生活,全程陪读。目的就是为了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听课,不写作业,那么如果你作为父母的话,你会怎么办?
管教?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
这种强制性手段强迫学习,然而你的孩子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阿德勒心理学首先会考虑,这是谁的课题?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最终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所以,学不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世界上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某种自己的目的,面子、虚荣亦或是支配欲。也就是说这种“为了你”实质是“为了我”。
那父母该怎么做呢?
阿德勒认为,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随时准备提供帮助,但是绝对不对孩子的课题加以干涉。在孩子没有寻求帮助的时候,不可以予以指导。
正是因为是有亲密关系的家人,才更有必要有意识地去分离课题。没有人要为满足谁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漫长的人生道路,孩子赢在起点线只是一个起点,赢在终点线,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