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团火,如果还没灭,读罢这篇文,开始写啊!
01
这些天忙忙碌碌,但稍有空闲,心则沉浸在斯蒂芬·金的创作生涯回忆录里,沉浸在斯蒂芬·金对写作的热爱与执着里。
此生,若真有一件可以让自己放进去,心灵就会收获安实和幸福的事情,人生也许就不会再生出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了吧。
正所谓“活过。爱过。写过。”
生命,足矣。无悔也!
无悔!是不是意味着生活里满是阳光和快乐,而没有阴影与悲苦呢?
然!并不是!从斯蒂芬·金的写作生涯里,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个人人生的阴影与悲苦都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存在,而热爱与执着于某一事,则可以让我们获得自救,可以让我们拥有一股更好地与之抗衡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觉得生活并不是那般悲苦,从而平添了走向安然与美好的期待!
做饭时,拖地时,超市购物时……
脑海里总会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回溯,我该以何种方式来写这本《写作这回事》的读后感?像以前一样,拎出一条线,拟三四个标题“抽筋扒骨”,理出书的核心内容?亦或是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与思考罗列出来?
……
斯蒂芬·金曾谦逊地评价自己断断续续的成长历程里,有雄心,有欲望,有运气,当然还有天分,它们都起到了作用。
所以,对于这本书:
“别费心揣摩字里行间是否另有深意,不用找什么直线捷径。这里什么线都没有——只有些快照,多半还对焦不准。”
既然这样,那就以自由的方式来写写斯蒂芬·金自由的写作吧。
02
决定了开始,就不要轻言放弃。
但往往坚持的路上,其实人并不多。
于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最后都成了我们眼里最耀眼的成功他人。
这是斯蒂芬·金的写作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句最朴实的大实话,却道出了父母对孩子最深刻的影响。这影响除了基因之外,更在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潜移默化中。
然做父母的可能并没有刻意关注,自己的哪些做法到底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但往往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那些做法就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比如斯蒂芬·金的父亲和母亲。
斯蒂芬·金的童年是没有快乐的,父亲在他两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只有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和哥哥长大,生活贫寒清苦。但父亲喜欢恐怖小说,并在阁楼里收藏了大量的恐怖小说。斯蒂芬·金一次偶然间到阁楼里发现了父亲藏着的那些恐怖小说,一读不可收拾,再读,立志做一个恐怖小说家。
说写就写。写之初,他模仿连环画《战士凯西》写故事,当他把自己连抄带编的东西给妈妈看时,妈妈对他说:“你自己写一个,《战士凯西》之流的漫画书都是垃圾……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对一个孩子来说,妈妈的欣赏是多么重要!
在妈妈的鼓舞下,斯蒂芬·金不仅开始了大量创作,投稿,而且还创办了以“讽刺”为主题的报纸。
从此,无间断。
读大学期间,斯蒂芬·金是学校校刊的笔杆子。
大学毕业后,白天在汽车修理厂或洗衣房工作,晚上写恐怖小说。
再后来,到一所中学任英语教师,时间上依然见缝插针,时时刻刻不忘写他的恐怖小说。
这期间,斯蒂芬·金生活异常拮据,写出来的恐怖小说也并不被看好,但他不言放弃。
1999年的某一天午后散步,不幸遭遇了车祸,伤势严重,动了六七次大手术,膝盖处打入七八枚大号钢钉,哪怕是坐在轮椅上,斯蒂芬·金又重新握起笔来,继续写……
因为爱,所以写。
因为写,就有了向内扎根,不断地绽放新芽。
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都知道的斯蒂芬·金,四十多部长篇小说,两百多部短篇小说,且大部分的小说都是全球畅销书,有超百部的影视作品皆取材于于他的小说。
如此丰厚的作品,让斯蒂芬·金收获了诸多荣誉,比如美国国家图书馆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比如“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比如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
但这些荣誉不是斯蒂芬·金写作的力量,一个如此热爱写作的人,写作的意义,一定在“写”这种行为本身。
03
七岁时,刘若英不懂祖母为什么会送她去老师那里学习钢琴,后来才明白,正是因为钢琴,她才不至于在社会的沉浮中被反复折腾。
写作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救赎。
正如我们为什么会读书一样。当我们身陷生活的泥淖,并与之纠缠不清时,书会让我们清醒,给我们力量!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借助文字疏浚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这种输出是对心灵的抚慰,更是对精神的安放,可以让我们在嘈杂的世界中安心于一隅,然后静静地审视生活,铸造生活。
用斯蒂芬·金的话说:写作好比把门关上,把芜杂与琐碎挡在外面。
然后创造一个“我”想要的全新的世界。
写作,让斯蒂芬·金觉得生活并不是那么苦。
在洗衣房工作时,生活捉襟见肘,有时连生计都维持不了,但下班后还可以写作,中午吃饭后休息的工夫也可以写一会,即便在洗衣间里,斯蒂芬·金把儿童书桌搁在腿上,他就可以在想像的故事中自由穿梭……
写作让斯蒂芬·金觉得生活还有快乐。
比如,在没钱付账的某一天,收到《墓地轮班》的两百块稿费;在母亲生病、女儿需要阿莫西林药水时,收到《绅士》杂志出版商寄来的要购买《他们有时回来》的五百美元支票……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但偏偏这碎银几两,可以让生活不慌慌张张”。
写作的救赎,就像斯蒂芬·金后来说的那样:
首先,我的写作,以及我从中获得的快乐,对我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家庭生活很有帮助。
其次,写作和睡眠一样,可以让身体平静,尽量让头脑从日常生活单调的理性思考中解脱出来。
04
那么,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书中斯蒂芬·金也断断续续地给我们作了一些写作经验上的分享。
写作是自由的,但要讲真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要注入真实的生活,要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
比如《欢乐礼券》,就是来自妈妈积攒礼券而不得的现实。妈妈要积攒一定数额礼券,去换一盏台灯作为圣诞礼物从给姐姐,可是时间不够,攒不了那么多的券,妈妈遗憾地吐吐舌头,斯蒂芬·金竟然发现妈妈的舌头变成了绿色,心想,如果能在自家地下室做出这种倒霉的礼券该多么好。刹那间,一个叫作《欢乐礼券》的故事诞生了。
当然,这或许亦可以启示我们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就像斯蒂芬·金说的:“我们是作家,但我们从来不问彼此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灵感从何而来”。
写作要从故事写起。如果你的写作从问题或主题思想开始,那就几乎注定不会写好,好的作品一般都是从故事开始的,从而再发展出某个主题,如果仅从主题开始,想着怎样去发展故事,很少能够写好。
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个讲故事的经典开篇: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吸引读者的永远是未知的故事。
虽然莎士比亚曾说过,你不可能在所有时候取悦所有读者,甚至不可能在所有时候取悦某些读者。但你确实应该至少在有些时候,取悦部分读者。
写作的技巧和节奏是在不间断的“写”中获取的。你不需要在决定开始写作前,去报什么写作课或是写作坊,正如你不需要非得读某本书才能学会写作一样。
斯蒂芬·金认为,《写作这回事》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在洗衣店,洗汽车撸管的床单和饭店桌布时学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你自学得到的,你所有的写作经验都是在你关起门来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
与其花费时间听别人谈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认真地去写。
当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除了大量的写之外,还要大量地读。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书,那你也就没有时间写作。
因为,阅读是一个写作者的生活和创作的核心。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浅斟小酌。
……
05
最后,再说说关于发表这件事。
如果你很想发表作品,就要遵从“编辑永远都是对的”这一原则。
虽然,没有一个写作者会遵从编辑的所有建议,但编辑确具有用稿的决定权。
不过,还有一条可以让编辑火速用你稿的办法,那就是你取得了成功。
斯蒂芬·金十四岁时写了一个《老虎之夜》的故事,感觉很好,就投给《奇幻与科幻》杂志,编辑回复说:“故事不错。但不适合我们。”
十年之后,当斯蒂芬·金卖出了多个故事之后,有一天他又找出了十年前的故事,觉得仍不失水准,兴之所至,又重新把它寄给《奇幻与科幻》,此时,杂志社迅速买了这个故事。
所以,当你取得了一点成功之后,一般杂志就很少对你说“不适合我们”这样的话了。
关于这,作家李尚龙也讲过一件趣事,他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曾多次给一个很大的报社投过稿,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一年后,朋友的书意外大卖,那家报社的创办人竟亲自来找他约稿。
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要有足够好的作品。
对于斯蒂芬·金这个作家,其实还有很多话想说,比如这个终生热爱写故事的人,是个异常热爱读的人,少年时期读了不少于六吨的漫画,成年后,每年至少读七八十种书,正是大量的读,才铺就了一条金灿灿的写的道路。
斯蒂芬·金让我惊讶的,他竟然还是一个十足的音乐爱好者,喜欢并擅长弹奏吉他,写作之余参加了一个由作家组成的摇滚乐队,非常享受乐队的每一次演奏,喜欢猫王,喜欢查克·贝瑞,喜欢法茨·多米诺,每次收到杂志社退稿时,就把退稿纸条挂到留声机上面的“欢乐礼券”上去,然后坐在那里听留声机里法茨唱的《我准备好了》……
这,我太有体会了,生活里有热爱的音乐相伴,日子是可以唱着过的,它可以陪伴我们走过委屈,走过沮丧,走过无聊,甚至走过迷茫……
音乐可以让我门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个错误。”
还是再回到写作这件事吧,思来写去,“写作”无非是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一点,让读我们文字的人生活更丰富一点,写得好的话,顺带再收获一点点的利与名。
总之,经由写作,我们站起来了,好起来了,走出来了,快乐起来了。
所以,还犹豫什么呢,写啊!
推荐阅读《写作这回事》斯蒂芬·金(美)著 张坤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