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但是真正读书的人并不多,有很多的人知道但是不做。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的人。后来寻思着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让自己变得内涵一点,慢慢开始读书,前期很难读完一本书。有些是看不懂,有些是觉得读来不一定有用。最长的时间我记得是3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小说除外,不过小说也只是读了百分之80就直接跳去结尾,看结局。无药可救 - -!
后来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慢慢的给自己信心,强迫自己,一定要读完一本书。终于在一周左右读完了《小王子》。遗憾的是,读完内容也忘的差不多了。不过总归是打破了我的阅读屏障。并且自己清楚的认识到我是有能力和毅力去读完一本书,只不过是用心还不够。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重点,那就是用心读完一本书。此后又陆陆续续读完了几本书,但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用心去读,特别容易分心,有时候纯粹就是为了赶进度,快速读完。(当然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弥补我以前读书的量太少了?),看来做了计划并没有能好好完成,于是乎在很多知识问答平台去寻找答案。最终没能吸收太多东西,为什么?别人写的不好?并不是,因为我没用心找,找了没用心读。哎~~~!读书计划就此搁浅。
从那以后,改变了方向,读书不行,咱还不能听书么?下载了网易公开课,喜马拉雅,得到等等众多的app。开起了听书之旅。公交,地铁,睡前,大多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都被我用来听书,甚至有时候工作无聊了也会偷偷的听。因为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喜欢什么类别的书,就在得到app的每日听书栏目中,按照他们推出的顺序一一去听。喜欢就把名字记了下来。方便后续听或看完整版。时间久了吸收的东西逐渐累积起来,饭后与同事聊天的时候话题也多了,脱口而出啊。看问题的角度也多了起来。感觉相当良好呢,有点沾沾自喜。可是多归多,但是杂。很多知识不能串在一起。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东一块西一块的。但是这样的碎片知识我感觉到了不爽,为什么会不爽呢。有一次开会,大家针对一个技术方案进行讨论。领导提出了一个观点,我始终觉得不好。并且内心也是有另一套方案提出的。起码在我看来很完美^-^! ,那么准备开始反驳吧。准备站起来开始我完美方案的叙述,,,等等,,,我该怎么说呢???大脑飞速旋转。吧之前累计起来的知识赶紧的拼凑起来。然后顺便验证了一番,发现这特么的讲不通啊。因为有很多碎片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啊。咋办咋办,这种说不出话的感觉彻底把我给击懵了。
有了不爽的感觉,当然是去解决它了。解决的方法显而易见,就是吧每一本书都读完整,吸收书中完整的逻辑。每一本书都是有内在的一整套逻辑。它自己完整的知识架构。虽然多种多样,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奇怪的是这次过后,读书是可以静下心来了。看来以前对读书只是伪需求,真正需要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快速的接受,吸收。这种感觉有了以后,看书的效率提升了,整体时间也缩短了,因为有效时间变的集中起来。
读完几本书之后呢,对人生的看法逐渐的改变了。每一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它用独特的角度带你走进它,带你领略不同的人生。哈哈哈,所以说不出门一样可以走遍世界!
原本只是想到了读书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没想到写着写着就写了一堆,也不知道有没有偏离最初想解答的问题。还是说一下最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1,读书之后看事情的角度会增加。
2,书读的多了,知识点会自行的串起来,很容易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件事。
3,最深切的体会,它可以给我答案,让我不再迷茫。
第一次写短文,写的不好(压根就没有文笔),缘分使然您看到了,还请多多包涵。
上一次?或许是学生时代的作文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