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 | 一张图引发的深度思考

看到这张图,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张纸雕,猫妮在周末发起了一次小小的头脑风暴,把这张图分享在朋友圈,和笔记侠思维导图分舵……



@猫妮

大脑的空间有限,要用有价值的信息填充TA,判断一个信息是否有价值也是关键能力。要像定期打扫房间一样,定期给自己的头脑,清空归零,维护更新,建立更加稳定的秩序感,享受清静的思考时光。


@李小曼

我们的大脑永远比想象中更需要断舍离,也比想象中的结构更为复杂。


如果用做家务来比喻,在我们的大脑里,负责打扫最外层结构的管家先生最辛苦,他每天都打扫你听到的碎片化信息,他每天都会嘟嘟囔囔的抱怨着“每天听到看到的全是这些垃圾”;


负责打扫第二层结构的管家小姐也在清理卫生,她每天都很开心的说“看,主人今天又学到了一点点知识,它们虽然很多很杂,但足可以让我保持健身的身材。“


负责打扫第三层结构的管家女士只是默默的打扫着,心里默念“终于靠点谱了,这个算知识树里的一部分,一会要把这些垃圾分类处理掉”。然后她随意往里面瞥了一眼,叹了口气“那些长毛的东西,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会处理它们呢” 


@文刀

我倾向于把这幅图认为是“训练手册”——当我跟着闭上眼,在大脑里想象这张图时,就像是我自己的大脑就在如此进行清扫整理工作。


①其实,这和“扫描身体”式的冥想是一样的。也让我意识到,不仅身体需要觉察,大脑也需要——只不过有一个和大脑相似的图像的话,我们更容易想象,更容易尝试大脑的扫描罢了。


②图像中的人物是闭着眼睛的——回想一下,很多时候,要想自己进入觉察状态都是需要自己“慢下来”或者“停下来”,甚至暂时“关闭”一些感官,比如闭上眼,带上降噪耳机,静坐……


我们无法一边用感官大量获取信息,一边还能做深度整理。所以,一切整理都是发生在“停顿”之中,一切真正的成长也是发生在停下来“回望来时路”的时候。


慢下来,停下来,闭眼,感受自己,不只是身体,还有大脑。


@Annie

每个当了妈的女性,想要保持优雅从容,必定需要说服至少3类人(父母/先生/同事)站在你的一边,理解你,成为你的有力臂膀,帮你扫除旁杂。


@Afra

每天安睡的时候,纷乱的思绪就会被清理。浅层的噪音被大量地吸除,深层的胡思乱想也会被清扫。只有那些深深被印刻的,留在你神秘瑰丽的脑海深处。


@脑呆瓜

第一感觉:红色部分不太好看,近看:这张图是用纸叠加起来的哎,好神奇


详细看:他们拿的是吸尘器,是要处理大脑里的垃圾么?处理完应该很整洁吧

思考:我的大脑垃圾都没有主动清理过


@掌柜:

深度思考,剔除冗余,精进,迭代,升华,沉淀下来的是思想思维的精华。越往里,到达的人也越稀少。美丽的景色总在坚持下去的最后。


@Jenesa:

1.要有逻辑的、结构性思考

2.定期进行知识整理,挑取精华

3.深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demo

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大脑很重、混乱不堪。那是因为我们只注重信息的体量,忽略了质量。或许下面的几个方法能帮让你的大脑“轻”起来,又很高效。


1.有目的的进行信息摄取

2.以“用途”建立索引

3.信息摘要为主,全文摄入为辅

4.体量保持“既有用,又易用”

5.边用边整理


@云阳先生

所谓的高效是保持淡定从容之后的脑内活动,一边梳理自己复杂的情绪,一边开发奇妙的创意点子,不悲不喜,总能做好“断舍离”,不断寻找到那个更好的实现路径。



@Miya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停的发散、学习,然后形成很多的知识积攒在大脑中,但莫要忘记本质,因为积累是为了发力,四处发力总比不得用所积累的知识着重一处发力。


阶段不同,做不同的选择,年轻像海绵吸收并每一处都要去做,没有错,三十而立,用积累着重一处做得成绩,更是没有错,总不过精力不同,选择不同。


选择决定结果,过程决定结果速度。


@培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而如何在众多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将外来的知识吸收内化,定期清理掉部分冗杂信息,并对内化知识进行分类归整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中,大脑回路最外层清理的是男人拿着吸尘器,清理较为粗放;里层点的是个女人拿着吸尘器,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清理更加细致一点;而最里层是个女人拿着类似拖把的东西,清理程度更深一些。


大脑的信息需要定期清理,而清理大致分三个阶段,粗略清理、细致清理、深度清理,最后留下内化的才在真正的精华!


@Ruth

除了大脑内部的信息需要定期的断离舍,整洁归类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是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就要有辨别力: 知道哪些是经典,需要反复去研究琢磨;哪些是垃圾,或者没有营养的,不要在上面花时间精力。


在知识摄入的时候提高辨别力,就能减少之后的很多清理工作消耗。


@我是Sunny呀

每个人都有自己沉淀积累的知识和信息,我们以为那是财富,其实也可能是垃圾,占据了我们的内存,分散了我们的精力,限制了我们的未来。应该大胆的放弃,清空。


过去的成绩,专业积累等很多时候反而会限制我们未来的选择。例如:这个机会和我专业不对口,要不算了吧。在做决定的时候,不如放空自己,用我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我现在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来做决定。


做松鼠或者做一直在路上的学习者,有时候反而会被焦虑笼罩,会无法产生灵感。只留下令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才会自然的收获灵感和怦然心动的人生。


定期对自己内外部的东西做梳理和资源整合,才会快速迭代出新版本的自己。


@Soldier

1.大脑知识清理的重要性,清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回顾


2.对信息重要程度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内化(追求高效、全面、还是细致)

@紫霞

从这张图想到了男女思维的差异。

① 图中,男人是在大脑的边界工作,更着眼于拓宽边界和广度。而女人工作在中心,更专注于内部空间问题的细致化处理。


② 讨论问题时,男人更擅长纵向思维,女人偏向横向思维。


③ 研究表明:男人更善于处理空间问题,而女人则反应灵敏。所以,男人数学推理能力较强,而女人在语言和算术方面表现优秀。  


④ 荐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Kevin 

大脑存储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保持对信息的有效掌控,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从外到内,不同的信息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外层信息,意指我们平时收集到或感知到的信息,只有经过处理才会升华到更内层的有效消息,此时我们需要学会分辨信息,对信息进行断舍离的处理。


升华到内层的信息,我们需要分辨哪些是我们知道在哪里就可以找到的信息,哪些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可以清理的。只有保持对大脑信息的掌控度,我们才能避免信息焦虑的苦恼。



@Allen 

信息爆炸,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借用农夫的话,“如果我知道我最终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经历过失败,才更能体会清理垃圾,回归本质的重要性!不做什么,真的比做什么更重要。


e.g 证券交易市场,每天上亿条的信息,在影响着市场的情绪,但真正有影响长期价值的重要信息往往被淹没。


保持专注,屏蔽垃圾,不为所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多元知识才能具备去伪存真的元技能。是看上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到看山又是山的第三等级。


@ 若愚

哈哈,看到这个图蹦出的第一句话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于接受到的信息要学会判断,筛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核心重要事更值得精修(把最中间最小块的理解成核心),人生路上轻装上阵,微笑前行~


@慕因

感受是图片风格偏文艺偏女性。内容第一印象是大脑中信息碎片化杂乱无章,需要清理。


然后看背景那个人好像闭着眼睛在休息,想起一个理论讲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还是工作的,会自动对已经输入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这个图配这两个内容都合适。


@薛子

闭上眼睛做减法,享受从容。


@莎莎

我们大脑每天都会接受信息,堆积信息

我们会不自动的将信息分层分类归放,但是理解,吸收整理的总是最外层为主,就好像我们总是喜欢做容易的题而滞后难题


实际上,最核心层的信息正在慢慢消耗我们的内存,让我们的大脑运行减慢,所以,我们最最应该清理,打扫,整理的是那些占我们内存的核心信息/大难题


回归生活,有些事情,不是不做,而要选择性做最重要的,回归问题,有些事情不该纠结于眼前的细节和表象,而应该追根溯源寻找处理本质问题


就像如果做一个人生选择,你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你到底热爱什么,内心想过什么生活。


@蛋蛋

-脑回路

大脑的想法 / 垃圾,需要不断地梳理 / 清理,不然过多脑子就要被挤炸了


要做深度思考,我们总是浅层思考多,也容易浅层的零碎垃圾 / 负担较多


就算有再多问题,也要微笑平静去面对😊


@Uimmy

想到黄金圈法则。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的WHAT所迷惑(假想知道就能做到了),很少对内部的WHY进行深层次探究。


想到断舍离。很多时候不知不觉硬盘/云盘/笔记储存了很多自以为非常有用的宝贝,某一天突然发现储存器臃肿时才觉悟,原来很多宝贝已经不再是宝贝。昨日整理百度云盘有感


@柯南

我看到的核心是「大脑清理」。从图上可以看到有两种清理方式:一种是用吸尘器清理,一种是用扫帚清理。结合这两个细节,有三个层面的理解:


第一层,大脑吸尘。用吸尘器清除掉大脑中的灰尘,是直觉式清除。人类本身的「选择性记忆」和「遗忘」等特性,会帮助大脑自动删除一些信息。


第二层,大脑扫除。用扫帚清除掉大脑中的垃圾,是理性式清除。人类大脑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自身也有产生很多冗余,这时就需要人类启用理性系统做出「选择」。


第三层,大脑整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些资源根本就不应该放在自己的大脑中,而有些资源是在自己的大脑中放错了位置。大脑整理,就是把那些在自己大脑中放错位置的资源,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晶

人的大脑就像房间一样,也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否则,大脑就会越来越混乱。


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就像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大脑接受的信息必须不断的筛选过滤,层层迭代,要将最有用的,最精华的部分留在大脑。


如果这是一个孩子的大脑,那就正对应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面对爆炸的信息,无法做出判断时,家长就需要帮孩子做好大脑的清洁工作。


@苹果皮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女性,然后她在大脑一个空间里面,打扫卫生。然后我看到的这三个人可以把他们当成一家三口。


给我的感受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很温馨,在一起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垃圾。一个幸福的团体,一起协作和进步。


时间管理法中,番茄时间法25分钟之后,必须要休息个五分钟或十分钟。因为我们的头脑,我们的记忆,他是需要锻炼的,也是需要休息。


那这个锻炼的话不是长期的负重和长期的把知识给输入进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才能持久高效。跟人一样的,白天要干活,晚上要睡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头脑也是这样子的,你要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打扫它。佛祖有句话说,扫地是一种大功德。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来说,保持清洁与节制,是非常有裨益的。


@小叶

①差别对待每天接收的信息,为大脑分流


②从加法思维转向减法思维,不做囤积的仓鼠~


③像管理电脑磁盘一样,管理大脑分区,定期梳理


@强子

输入输出,定时检验。


@我是一个严肃的人

未知的复杂的未来,知识保持多样性,也不失为一种好事情,但东西乱放就是垃圾,有条理的放就是资源。


@cam

大脑遗忘一些东西是本身演化出来的功能,所以那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反复思考,刻意训练,形成沟壑,变成头脑的一部分!


@寻谧

人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很多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出现反应迟缓的现象,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洗脑”,给大脑做个清洁,这样会让个人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小妖就是任性

杂乱东西太多, 需要定期清理,让大脑更清晰,踢出多余,留下重要的。


@HCY

能记录的东西尽量记录下来,而脑袋留给创造&思考


@Irene

大脑可以吸收的知识很多,并且很多知识看起来好像是零散的,但是就像能把资源整合一样,如果零散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里也被我们整合下,就像做成思维导图的方式,知识资源就可以高效利用了,仅个人见解。


@Rabbi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存储的事情都清理到脑外来做就好


@快乐WA

常思,常转化,定期打扫脑袋的尘埃,保持脑袋空间清爽和心情愉悦。


@云玖*

与其说定期清空,不如说在大脑自动清空的时候与它争夺主导权。


毕竟大脑自动清空是无差别清空,那么自己可以做的就是有选择回收。在大脑的内存中,永久不用的信息区域就被封锁了,经常要用的区域要定期回收。


@留白 

每个阶段思维方式认知方式都不同,会按照当时的习惯、记忆整理很多当时关注的事情(知识) 


这些知识有些是底层思维、有些认知、习惯的;有些是技能沟通等方面的;


随着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很多不同层的认知和习惯不断增多内容;这时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认知逻辑;


一句话:因为时(实)间(践) ,阶段性动态性调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球球

定期清空大脑,有点像断断舍离,总有一些觉得以后有用,然后不舍得delete


@雪梨炖鸟鸡

这个就跟做导图一样啊,层层分解,再整理出来内在逻辑。越是深度思考越是沉淀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又再整理。


@Gloria 

知识或者记忆,对自己影响越深刻的越不容易被遗忘,越浅显的越容易被颠覆和清理。


@swallow

边延处接触的东西越多,,需要清理的维度越多,越往大脑底层越难清理,有些已根深蒂固了。


@Denis

导图是对大脑清洁最好的方式


@Alex 

睡眠有助于清理脑中垃圾,具体说,应该是在深睡阶段效率最高,能有效预防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哈哈。


@图图**

如果想要让大脑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智慧,首先要赋予大脑休息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所以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去给大脑进行清扫!只有 腾出更多更大的空间,思维才会越清晰,更多更好的想法才会随之填补大脑中的空白。


@永*

把想法和信息都记录下来,清空大脑,更多的用大脑来思考,可以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墨*

完整按照时间轴规划好自己的三万天人生轨迹,甚至是自己身边社会支持系统伙伴的画像。


然后分解成一个个每天1440分钟的生活方式微习惯,每日迭代更新,计划复盘,不要把这当作努力或者任务,而就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子夜 

新信息进来后通过整理,归纳,外脑存储和删除无效内容把大脑清空,迎接新信息进入。然后在重复上面的。


@王颖

平时看似轻松的摄取信息,比如刷个朋友圈,会增加大脑 的负荷


@XXX

大脑里的信息需要不断的去清理,精髓都是藏在最深层的,需要去开拓出来


@吴**

提几个问题吧,什么才算是有价值的信息,相对于现在还是未来?如何清空自己的大脑?相对于储存有质量的信息,如何去和优质信息进行链接,如何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


@克里斯

整理大脑就跟整理房间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整理一次,整理房间需要打扫工具,整理大脑一样需要用工具来辅助,人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东西,故必然需要像思维导图。、大象笔记之类的工具来逻辑化、思维化,让自己的思考更清晰化,这样,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工具把讯息调出来,也可以过滤一些无用的讯息。


@任**

大脑用来思考的,不是记忆的啦。记录的事情应该交给笔和小本本啦


@虫窝儿

大脑能储存的空间其实有限,在储存区的东西需要经常整理、清洁,让它一直保持常新的状态!如果东西过时了,要毫不犹豫的舍弃,腾出更多空间装进自己需要的东西!每一天做个勤快的园丁,扩大自己的储存区!


@张肖*

想到了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的定期“洗脑”。洗脑就是要对大脑进行清洁,清除污垢,让大脑保持常新。吐故纳新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吸收新的理念,新的逻辑,可能就要以推翻之前的理念和逻辑为代价。这就是迭代更新吧。不清洁大脑,墨守陈规,难言发展。


 ** 特别感谢 紫霞和Demo 对本文的协助整理 **


推荐阅读:

收藏贴 | 猫妮竖屏思维导图精选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