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校园”活动项目的增多,加之活动开展方式的粗糙,学校无法招架,校园宁静的生态渐渐被打破。
有的活动甚至完全沦为形式主义,到校园里拉横幅、贴标语、喊口号,最后实际上就是为了拍几张照片,回去发报道、写总结,表明自己“做了工作”。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
那么基础教育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接受《上海教育》杂志记者采访时谈到,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话题很多,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还没有普及基本的教育常识,没把教育当成专业,以为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如果从现实谈起,我们周围还缺乏基本的基础教育规范,对教育话语任意揉捏,已经到了非常令人吃惊的程度。
他认为讨论基础教育,只能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开始,要大家知道所言何物,就像孔子说的“正名”、像西方哲学的下定义,这些是讨论问题的第一步。这个观点值得关注,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基础教育的规范。
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在综合考虑学生各年龄段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制定的,开什么课程,每门课程占多少学时、多少比例,都经过了严密的论证。
随意打乱这个体系,今天这个“进校园”明天那个“进课堂”,都是不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