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1、故意做一些事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如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有错不认,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品牌和名贵物质享受等等。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博大增加自己的力量。如贪小便宜、斤斤计较、喜欢赌博、利用朋友、借钱不还、自私自利等。
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和自己一样高低。如喜欢捉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等,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上述三类人都是自我价值不足的人,这样的人会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会觉得比别人低位,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为了掩人耳目,会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力量,或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什么是自我价值呢?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有身份的,身份是一个人心里活动最核心的部分,它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要怎样”的事情。支持这些活动的,就是身份的能量,称作为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作用就是为了做出这两类事情而提供的推动力,这份推动力使这个“我”在人生里产生和增加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建立成功快乐人生便只是梦想,难以实现。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
何谓自信?
自信是指“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积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自信。比如,初一期末考试,你语文考了95分,班级排名第五。父母没有给予你恰当的回应,称赞你考的好,而是盯着你为什么丢了五分,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你可能会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而变得没有自信。明明有考高分的能力,却变得自责内疚,质问自己怎么没有做得更好。长此以往的否定打击,会让一个人渐渐失去自信。
相反,如果你因此得到父母的正面肯定,说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提升或稳住了前五,相信你会再接再厉,下次一定肯定能发挥得更出色,你会因为得到了肯定而信心倍增,吃嘛嘛香,干啥都有动力。
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起来的,肯定有两种:一是来自本人,二是来自他人,最好是两种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所以,有事没事,可以多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如用一张纸列出自己身上100个优点,或每天夸自己三个优点。同时,可以向家人朋友寻求正面回应,如“我这次演讲比赛表现出色吧”、“我唱歌悦耳动听吧”、“我在团建活动处注重团结互助吧”等等。
自信、自爱和尊重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有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般而言,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比如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为你赚5万元。现在两部车子都坏了,而你只有足够的钱去修理一部,你会决定送哪一部去修理呢?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去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那部车。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越能为我们取得价值的东西,我们越爱护它。
在企业人才培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员工每月能为企业创造100万元的利润,另一个员工每月只能为企业创造10万元的利润。作为领导,你会将有限的资源给哪个员工?毫无疑问,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谁就越能得到资源,得到尊重。
一个人必须要先自爱,才能爱别人,而别人才能爱他。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才能尊重他。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缺乏心理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使人没有想对他们要尊重的感觉。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更没有足够的自尊。这使他们不能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能对他们有所尊重。
比如顶替他人上学,失恋自残轻生,插足他人感情或婚姻等等。
如何快速建立自我价值呢?
一、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坚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两个月内有明显的提升。无论是自己内心还是外表给人的感觉,都会认为你明显地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指得是说过的一定去做出来,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1、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找借口,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2、没有把握的便不做出承诺,这样减少了“心债”,自然多些自信的感觉。
言出必准指得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当别人问你课室有多少个人,你不知道便说“我不知道”,不能肯定便说“我不能肯定”。只有当你刚从课室出来,在里面你真的点算过是33个人,你才应说“33个人”。当你猜有33个人而不能肯定时,你应该说“我不知道”,或者说“我猜是33个人”。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的人,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很快,这样的人被感到很有力量,找人合作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都会优先想到他,这样的经验积累多了,你会越来越有自信。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何能够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个简单和容易运用的标准。
1、“三赢”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绝对坚持的标准。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去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即时、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我们有时看到“世界美好,环环相扣”的小视频就属于此种,如你帮助了B,B帮助了C,C帮助了D,D帮助了你。
2、对自己有建设性。“建设性”是指事情能够产生累积性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如你主动分享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到家人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或自己更温柔而坚定地养育孩子,这样的事可以多做。每一次的经验都能积累出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便是应该“必为”的事。
3、量力而为。这是指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诚然,每次做什么事都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这是好的,但不要做过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免得多次做不到后,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降低自信心。
三、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先不要否定自己。“我”不接受“自己”,而力量总是在“自己”里面。何以见得?“我”就是认为“该怎么样”的一个,而“自己”就是“不应该那样的”一个。比如“我是乖孩子”,“自己”是坏孩子。坏孩子总比乖孩子有力量:顶嘴的孩子总比听话的孩子力量更大,顽皮的孩子总比坐得乖乖的孩子懂得更多、能做得更多。问题的关键不是去做坏孩子的事,而是要把坏孩子的力量用在更有效的事情上。
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做的充分的接受和感到满意,带着那份满意、满足、感恩、喜悦和成就感的心情,明天便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更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所以,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做得好的部分,肯定能够每天进步的必然性。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对于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帮助他们重新培养出自我价值。有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制造机会,让他自己多做点事,并且帮助他(让他自己)多做得到,更因为他做到而让他得到多些肯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个方法都一样有效。那就是“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得到肯定”。
在心理咨询上,针对不能接受自我的人,还可以用EP法。这样做:
对自己说:“虽然我不够好(或者当下的一个心理状态)我依然全然的接受我自己,并且深深地爱我自己。
一边说,一边握空拳轻轻敲打左腋窝(按下去会有点酸痛感的位置)。不断地说,不断地敲打,5分钟后,内在自我否定的声音就会逐渐减少。
自我接受法,最大的效果是做到身心合一,大幅度降低内在互相排斥的声音,也是启动自我滋养的方式。
愿你做个有自我价值的人,自信地绽放生命之花,狠狠地疼惜自己,有底气地尊重自己,拥有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李中莹《简快身心积极疗法》;
2、李中莹《重塑心灵》(2022新版);
2、李中莹简快幸福关系学——《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