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好处就不多说了,当你决定开写,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难题都有方法解决。
归纳一下,写作有四大难题:
- 1.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
- 2.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
- 3.能写,但写得乱七八糟;
- 4.心里有话,但是表达不出来,写的东西总是跟自己的期待差很远。
学会写作就是解决这四个难题,就是培养写作的四项基本功:积累素材、锻炼叙述方法、锤炼语言和逻辑、掌握写作套路。本文讲述怎样积累素材,避免长文,将分为3篇。
这是第一篇,感受法积累素材。
写作中的素材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作直接素材,包括通过耳、鼻、口、眼等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采访素材和日常笔记素材;另一类叫作间接素材,包括通过读书笔记获得的素材和快速查取资料获得的素材。
在所有素材里,最容易积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
人体的感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也是通过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六个角度。
一、眼
就是用眼睛观察,你看到了什么?除了死记硬背,还有照相法,参见表1 照片还原法表格。
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一是看主体,二是看环境,三是看人物的身体语言,
二、耳
通过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
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这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刻意去用耳朵辨识声音,具体做法是:任选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是喧闹的大街,也可以是夜深人静时候的房间。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听周遭的声音,每抓住一个就顺着这个声音去找,并记录下声音的内容,然后忽略原来的声音,再转入下一个,去听、去记录。如此往复,记录下所有这个环境里的声音。参见表2 环境音记录表格(示例)
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对声音的感受很容易融入情绪的因素,鲁迅在描写故乡和闰土时就多次运用,最典型的是音乐,参见表3 音乐感受练习表格(示例)
三、鼻&舌
鼻、舌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写作的素材,因为气味和味道很多时候是直通内心感受的。这个从《舌尖上的中国》大受欢迎可知,味道有故事有故乡,有人有关系,有情感,参见表4 从食物走入内心深处的步骤(示例)。
表中八条,1—5是食物本身的故事,6—7是食物带来的情感,第8条是有感而发后的行动。这三部分,可以概括为事实、感情和行动。用叶圣陶、夏丏尊在《文心》一书里的说法,这三部分也可以叫作“知”“情”“意”,“知”为知识,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情”为感情,说明对一个事物的喜怒哀乐;“意”为意欲,说明要把它如何处置。
四、身&意
前面眼、耳、鼻、舌更多还是感受部分,看到光怪陆离的世界,听到新鲜事和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闻到特定的气味,尝到让人感动的味道,这些还都停留在具体的感受上。身和意更进一步,讲到了人的感知和情绪。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靠身体感知,靠意念关照产生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
写作中如何靠身、意去搜集素材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倾诉法,通过即时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想到一点写一点,这样积累无数的碎片,渐渐就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内容。感知稍纵即逝,记录要快,可以文字,也可以手机录音,参见表5 感知碎片汇总表格。
总结:
1.所谓写作的灵感,从生活中最简单的眼、耳、鼻、舌、身、意入手。
2.拍照法记录细节。
3.把嘈杂的环境音分离开,帮你磨耳朵。
4.从音乐到写出音乐的感受。
5.从食物走入内心的练习。
6.用好感知碎片表格。
思考与延伸
以上摘自《学会写作》一书,下面我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007的多数文章应当归于新媒体写作的行列,快、准、干,然而多数时候却忽略了写作的源头——有感而发。在浮躁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你还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吗?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还在否?我们被脑海中的各种思维与焦虑、市场的热点与情绪所裹挟,却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所真实的感受。
要回归当下,注重身体的感受,但是啊并不是流水账。这里我重点推荐一个落地的方法——采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采风就是最好的写作行动。切换场景,将自己置于一种全息学习场,关闭手机不要管是是非非,打开感官与心灵,你会收货许多不一样的感受。
下一篇将介绍利用采访法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