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一本书,《事半功倍读书法》,一本豆瓣评分不及格的读书攻略。
讲真,5.6的评分完全没有委屈它,全书就像是一个杂货铺,收集了古今中外若干名人的读书方法,罗列了若干种你可以去尝试的读书方法,如果每种方法能有个稍微合理的点评我也就忍了,关键是大多数方法下面,连它为什么值得被信赖的半点解释都没有,就一个傲娇的态度:名人们用过的。
然后就这样汇集了20篇文章,若干种读书方法。呵呵,我读完后内心真的是崩溃的,有种被若干从天而降的杂物砸晕的愤怒感。
但是还好,一堆杂物总是比一堆垃圾好。我认真在里面淘了一下,总算还是整理出了两条挺不错的读书方法。
1、读一本新书前,集中整理脑袋里已有的知识框架。
作者说这是一个叫吉本的,很牛的人使用的读书方法,不过who care?我只关心你讲得是不是有道理好么?原文描述得有点啰嗦,我就直接提炼重点了:
在开始阅读一本新书或者在写某一课题之前,回忆并整理自己脑中所有的对这一课题的知识。将过去的想法提到最前面,以备应用,以此为基础,接受新信息,吸收新思想。
这条方法并没有提及“知识体系”这个词,但我觉得它们的意思是相近的。
打个比方,你要学一本新的营销书籍,那你可以先捋一捋关于营销这件事,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自己脑袋里关于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这就好比把打开脑袋里的知识杂物间,将它们逮出来,排队立正站直,这样就算以前的知识储备不多,好歹有了一点基架,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是往一个知识体系里面填充丰富完善,而不是又看了一本书,好像这几句这几篇这个知识点有些用处,然后直接又丢进杂物间,让原本就很混乱的知识点,更加混乱。
2、泛读、速读、精读相结合。
作者有一个思想我是很赞同的,就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太恐怖了,你阅读和获取新知识的速度,就是你整个人成长的速度。
作者在泛读、速读和精读这方面想表达的应该是,将能够接受到的信息与资料分为三六九等的去对待,该精读的东西不要放过,该速读甚至一扫而过的知识也千万别犯强迫症。
如下是书中的简单分类:
适合泛读的内容——浅显易懂类书籍,扫一眼就知道没有价值含量的内容,娱乐性质的内容。
适合速读的内容——你需要在其中快速提取重点的内容。
适合精读的内容——因人而异。公认的好作品,专业知识述求等。
但是在泛读、速读和精读这方面,我认为还有一点可以补充的是,即使是读一本著作经典,也是要有这三种节奏的。
一本书再好,也不可能全文都是高潮。
以上这句话请默念三遍,有阅读强迫症,控制不住的倒读、龟速读所有资料的朋友请再默念三遍。
作为一个也有些微强迫症的读者来说,我太明白那种面对一本好书,生怕错过了哪句经典的纠结感。但是并不反对你慢慢品味,就怕你细嚼慢咽之后,知识点零散,依然串不成体系。
为什么?因为当你用一个节奏读完整本书时,你越仔细,越说明你脑袋里没有记住最精华的东西。真正的精华,本来就是在阅读节奏的最上层,知识体系的最下层。
这本书就不留链接了,不推荐。
【注:无戒21天日更第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