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一个人读完《月亮和六便士》却未受到灵魂上的触动,那么他的精神爱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和萎缩的,这是我读完该书后的第一感觉。
《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
作为英国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拥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了绘画,这个四十岁的男人像被魔鬼附身一般,毅然离家出走前往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特立独行在旁人看来完全是一种疯癫,没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遭受贫穷的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上亦饱受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了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平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在岛上与一个淳朴善良的土著女子结婚,创作了一幅幅伟大的杰作。在他双眼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逝世前却命令土著女子将作品付之一炬。
毛姆塑造的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怪异而不谙世俗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本书也讲述了一个为了灵魂的纯粹而不顾一切的人。他身上有着一种半人半兽的说不清的原始的吸引力,主人公的作品总是与其本身的气质相符,充满“肉欲”,但却有着直达本质的简洁,透露出灵魂深处的无限热情。
思特里克兰德也是自私而残忍的,为了艺术本质的表达,他可以舍弃家庭,遵循的永远是内心最直接的呼喊,那是一种野性而高贵的力量,他想要绘画无需世俗的借口,就像人掉入水中会自然而然地挣扎,他抛却了世俗的一切偏见,这也恰恰是伟大天才的特质。思特里克兰德先是为了绘画离开家庭,在巴黎时,对于挽救自己性命的朋友施特略夫也经常冷嘲热讽,好心肠的施特略夫独具慧眼,意识到他是一个不羁的天才,宁愿牺牲自己来帮助他。可能在常人看来更为可恶的是,在拐走了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之后也毫无愧疚,他是一个恶魔,残忍而自私,冷酷得近乎没有人性。
这种纯粹之人身处世俗世界之时,世俗的规则只会成为他追寻艺术的障碍。这也是纯粹的两面性,纯粹意味着褪去伪装,势必会伤害到其他人。思特里克兰德可以完全不顾物质条件,吃饭不是为了讲究味道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可以完全不在意屋中如何摆设,也不会顾虑到其他人的感受。或许在世人看来,这种纯粹不要也罢。而当思特里克兰德找到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地方时,身心更加和谐,他终于能够触摸大自然的纯真和艺术的本质。
我想,该书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探讨追寻灵魂极致的可能性,也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厮杀。艺术家总是怀有一腔热情,集野性与高贵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身体散发出来的野性气质也往往是精神气质的外延,因此,很多艺术家情人多,精力充沛,他们总是如此迷人。但灵魂的纯粹却清晰地指引他们抛弃世俗的羁绊,哪怕是爱情也只不过他们人生旅途中居于次要地位的东西。
天才也往往是孤独的,很少能够与人在精神上形成共鸣。那些简洁有力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庸人看来不过是胡乱的涂鸦,他们根本欣赏不了艺术的纯粹。这种孤独借用毛姆自己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天才的孤独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疯癫。这里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世俗价值观眼中的疯癫,一是为了艺术而狂热奋不顾身的疯癫。天才的本质是浪漫主义的,是热情和感性驱动的,它和世俗理性的算计格格不入,感性的疯癫才能铸就天才的伟大,因为疯癫本身就是纯粹的另一种形式,天才因疯癫而孤独,也因孤独而疯癫。
倘若你本身就是一个有着精神追求之人,那么阅读《月亮和六便士》无疑会给你带来很大的精神触动,在一口气读完该书后,我沉思了一会,有一种说不来的感动,但同时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去做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的人。极致与纯粹之人终归只是一个遥远的坐标,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理想的价值意义,理想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信仰,是不可实现的,这也正是理想的可贵之处,我们无需实现那种理想,也未必能承受得起那种纯粹所带来的副作用,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平衡理想的纯粹和现实的考量就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