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衣
01
时间越来越经不起消耗,我们哭着笑着,睡着醒着,一如往常般庸庸碌碌,却在不经意间发现童年的记忆已渐渐模糊。
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狗十三》似乎在竭力诠释最真实的成长历程,原来每一场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这便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曾以为成长会是一场充满阳光的旅程,但是等到我们真正开始长大的时候,才发现一路荆棘丛生,我们用遍体鳞伤换来了大人的模样。
《狗十三》被禁了五年,它的太多场景都过于真实,每一声呼喊都充满无奈。在李玩的成长经历里,我们不难窥见自己的影子。
李玩的童年是残缺的,父母离异,父亲又重新组建家庭,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她内心的孤单无人能懂。
大人们总是一边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边给孩子寻找新的代替物作为安慰。
李玩的父亲也不例外,为了表达当初强迫李玩选择英语小组的歉意,他送了爱因斯坦给她。爱因斯坦也给了她缺席已久的温暖和陪伴,她也渐渐习惯了和爱因斯坦互相依靠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丢了,而李玩的成长也从这一天正式启幕。她声嘶力竭的呼喊着爱因斯坦的名字,因为找不到它而郁郁寡欢,深夜买醉。
比起去寻找爱因斯坦,家人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找一条狗冒充,全家人一起演戏,编造谎言。
李玩的执着在大人看来是任性胡闹,父亲终于用毒打给李玩上了最难忘的一课。他教育李玩要懂事,体谅大人,逼着她认错,并不再找狗。
明明是大人大人弄丢了狗,却偏偏成了她的错,明明是大人的无情却要怪她不懂事。
大人们总是善于用“你应该懂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总用“我爱你”把一切压迫粉饰的冠冕堂皇。
她也曾努力挣扎过,只是走到现在,才终于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人掌控之中,所有的反抗,呐喊与彷徨都显得卑微且无济于事。
在这一刻,她终于看清了大人的世界总充满的虚伪和谎言。为了适应他们,她也开始带上假面,承认那就是爱因斯坦,甚至面无血色的吃起狗肉,直至爱因斯坦出现,她也没能喊出它的名字。
李玩的成长,不过是因为走投无路而被逼成长。因为懂事,她藏起了童真,把初心和梦想丢在一旁。
导演曹保平接受采访时说:“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大,一切就好像自然的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确实我们常和岁月挥手作别,却鲜有人会想一路走来,我们看过哪些风景,又经历了哪些破财不堪,我们只是忙着长大,却忽视了成长的代价。
02
小时候,我们摔倒了会哭,生病了会喊疼,受委屈了会大声说出来,可是现在呢,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不想让家人担心,时刻提醒自己是个成年人,要努力活成社会需要的样子。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微博里装的是自己,朋友圈里装的是别人》,里面写到朋友圈里的我们展示的是全是积极的一面,吃了好吃的餐厅,看了好看的电影,国外网红景点的打卡……活的一个比一个积极向上,坚强,乐观,一直在进步,这是我们愿意留给别人的印象。
而那些孤独,焦虑,不被理解的状态,我们更愿意深藏在心,或者把它吐露在微博上,向陌生人倾诉。学会不动声色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崩溃,不胡闹任性,独立懂事成了一个“合格成年人”最起码的标准。
可是谁又不是一边感谢独立,一边渴望被爱啊。一直做别人的依靠,又何尝不想找个肩膀靠靠呢?
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做为家里的老二,所以就没有资格和姐姐和弟弟一样的疼爱。爸爸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给弟弟带美味的冰激凌,德善每一年的生日只能和姐姐一起过。吃炸鸡的时候,鸡腿总是给姐姐和弟弟,连家中失火,都能被父母遗忘。
老二的角色通常是悲哀的,她们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分析着大人的情绪。总是照着大人的“懂事去做”,即使自己很想任性,但是还是默默告诉自己,我不可以这么做。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03
成熟懂事应该是在特定年龄里才该拥有的东西,而我们却在被迫与无奈中提前学会了。
大人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你应该学会懂事”,它常常成为绑架孩子的枷锁。
渐渐地,我们都被训化了,总是按照大人的指令做事,懂事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动物园里的狮子,学会讨好别人,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得到奖赏,不会受到打骂。
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看似拥有一个羡煞旁人的人生,是父母口中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接受了无数的赞美。
她从来不会与别人发生冲突,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不会吐露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不管对方是错是对,她都会恭恭敬敬的迎合别人。她以为这样就是人际交往的常态,长大后才知道有“讨好型人格”这个名词。
长久的讨好只会让自己显得越来越卑微,讨好型的人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害怕给别人造成麻烦,总是在迎合别人的期待,他们的世界观是畸形的,扭曲的。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渴望关注和被爱,从小就学会去讨好别人,为了让父亲高兴,自己扮着滑稽的鬼脸,这一个动作持续了她的一生。
她以为把别人逗乐,就是一件十分满足的事情。然而长时间的讨好,让她越来越失去自己,在别人眼里她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只会被别人嘲笑嫌弃,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她的感受,她用滑稽演绎了自己悲哀的一生。
“懂事”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但一定是个悲哀的词。懂事的孩子一切都好,不哭不闹,乖巧礼貌。但他们的内心却极致脆弱,他们弱小无助,只能一次次的向现实妥协。把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拱手让人,自己却没糖吃。
04
我要做一个懂事的人,而今我再听到这句话时,真的会发自内心感到悲哀和难过。只有懂事才会得到别人的夸赞和喜爱,然而哪怕只有一次不懂事,也会受到责备。
懂事从来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你也可以不懂事,但你依旧可以做好孩子。如果有选择的权利,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李玩,更不是松子。
《无声告白》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蒋方舟后来选择一个人去东京待了一年,那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十分陌生,没有朋友,她开始要经营一段新的旅程。她不再刻意的迎合别人,而且把重心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在东京的这一年时间里,她终于治好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回国后也不再压抑自己,终于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
越是懂事的人其实内心越是缺爱,因为没有人依靠,只能故作坚强。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忘了,我们本可以不那么坚强,不脆弱一下,永远也不会知道世界为你准备了多少温柔。
懂事的你,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如果可以,请你也为自己自私一次,远离那些喧嚣与嘈杂,不要让任何人的眼光左右你,因为你懂事的样子,真的很让人心疼啊!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尝过咖啡的苦,也该尝尝冰激凌的甜。撕下懂事的便签,做一个随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