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名人说过,老实为无用之代名词。真正的老实,并非是愚钝,而是一种谋略。
在如今这个“瞧不起老实人”的年代里面,人太老实,貌似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只会越混越差,最后被现实淘汰。
只不过,人,可以老实,但不能跟“无用”沾边,而是要好好地提升自己的实力,直到我们可以等到“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就像唐朝的郭子仪,一生安分守己,哪怕大权在握,也从来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纵使祖坟被太监刨了,也依旧面不改色,一忍再忍。
最后,郭家几代富贵,甚至郭子仪自己也有着“权倾朝野朝不忌,功高震主主不疑”的成就,在大唐帝国独领风骚。
从表面上看,郭子仪不够强硬,甚至还不敢对一个太监下手。可是,为什么他会富贵到老呢?很简单就能理解,表面上的老实,都是一种策略。
在“尔虞我诈”的环境里面,如果我们没有策略,只是一味老实,一味相信好人有好报,那我们终究没有好的结果。
以下几类老实人,看似善良好欺,实际上心有谋略,终究会在江湖上游刃有余。
01
懂得“隐忍”的老实人,不会差到哪里去。
人,如果想要“一鸣惊人”,那我们首先就需要学会“忍”。一个忍字,便是一个人有大格局的体现。
古时候的越王勾践,自从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便一直装成忠心耿耿的老实人的模样,让夫差放松了警惕。
在勾践看来,自己的忍让,就是为了积累实力,从而等来“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最后,勾践顺遂心意,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代的霸主。
人,为什么非要“忍让”呢?
如果没有实力,没有底气,那我们就算再强硬,也逃不过被人吞并的结果。在这个世界,讲究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力”。
没有实力的时候,我们还是学会隐忍比较好。你的忍,可以为你换来“蓄势待发”的时间。这,就为你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02
懂得“借力”的老实人,不会差到哪里去。
古人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人的力量,虽然不属于你,但你可以借用。尤其在我们没有实力的时候,我们的“借力”,会让我们去到更高的台阶。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刘备就知道了。
刘备还未发迹的时候,总是寄人篱下,反正整日被人追着打,就像丧家之犬一般。更何况,他并非是最优秀的那个人。
比武力,他比不上关羽和张飞。比智谋,他比不上诸葛亮和庞统。可是,为什么他能成为蜀汉之主呢?
就一句话,他懂得借力打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这一点,他跟他的老祖宗刘邦特别像,但他的政治谋略比不上刘邦,老实了一点,所以只能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
不过,还是要说,对于还未发迹的老实人来说,借力打力,那是最好的做法。
03
懂得“不争先”的老实人,会慢慢地走上坡路。
老子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只要懂得不争,那全天下的人都争不过你。这,貌似有些矛盾,也令我们特别不解。
为什么不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如果我们总喜欢争太多,那我们就会招惹到别人的注意,结果不过是被人针对罢了。这,对我们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反之,如果我们不争,甚至跟别人和谐相处,那别人就不会留意我们,也不会在乎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出奇制胜的机会。
老实人,既然性格决定了我们比较踏实,那我们就不能显露锋芒了,而是要收敛锋芒,以退为进,这才是正道。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
正,那就是给人以“不争”之感。而奇,则是要在别人掉以轻心的时候,突出奇兵,一下子拿下项目,完成事业的跨越。
04
懂得“做人”的老实人,会慢慢地走上坡路。
对于老实人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做人呢?那就是保持“大智若愚”的态度。
苏轼认为,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你特别勇敢,但你要表现出怯弱的模样;你特别有智慧,但你要表现出愚笨的模样。所有外表的伪装,都是为了干扰别人的视线。
就像《西游记》中的沙和尚,自从加入到取经团队后,就立马有了自我的定位,知道自己啥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他只能学会做人。
遇到功劳时,第一时间往师傅和师兄身上推。到最后,师傅和师兄也会尊重你,甚至把属于你的功劳分给你。
遇到妖怪(项目)时,第一时间寻求师兄的帮助,永远不会越级。因此,两位师兄都跟他关系特别好,而他也混到了自己的业绩。
结果就是,实力不够,情商不够,背景不够的沙和尚,修得了正果。
老实,可以是一种性格,但不能是极端且无能的表现。要知道,给自己的老实,加点谋略和智慧,那你会逐渐发迹,走上坡路。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