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贾总出门,都会聊天聊到扎心,上一回是问我要不要稳定下来在上海买房,这一回是问我“你有迷茫期吗?就是那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当他是在就着别人的事情瞎聊,连想都没想就说我现在也还迷茫着呢!
但其实不是,我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以及面临的困难。说什么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是学生时期才有的幼稚。进入社会这么些年早就明白了吃饭大于天,立足排第二,经济独立乃至财务自由才敢说自己爱的是什么。
但谁敢说这爱一定是真的呢?往往凑近了看就不那么浪漫了。
比如我曾想过要开一家书店,配以午后的阳光、香甜的点心,以及慵懒的猫或顽皮的狗。我还想过要开水果店,这梦想总比三毛立志捡垃圾要体面些,而且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果品享之不尽。说什么买菜的吃的都是菜叶子,摆果推的吃的都是烂水果,我可不信。
网上很快就有人出来代为解读开店步骤了,一点也不闲散,一点也不诗情画意。无论是书店、甜品店、鲜花店还是水果店,它们代表的都不是惬意的慢生活,选址、装修、布置、进货、揽客、盈利、盘点库存等一系列凡俗的日常,与任何循环往复的工作并无二致。
读初中时,韩寒郭敬明盛行,仗着各级语文老师和校刊主编抬爱,我当真以为自己也颇有点文采赖以生存,毫不畏惧地拖着稀烂的数理化踏进中考考场,结果自然稀烂,这后来的许多年我也没有靠着笔生活。
路遥早就说过了,“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话尤其像是对《优雅的刺猬》中的勒妮所说,博学真诚、克制得体也依然谨小慎微的度过了一生,看门人的身份至死都不值得小津格朗和帕洛玛以外的任何人多关心半句。那么我这样的小人物就着小情绪写点小东西除了自嗨确实没有多大天地,早早看清这一点,也就早早地忠于后来的每一份工作。
2016年5月接到一通电话,来自多年前因“写”而交好的学妹。她问我“你还写吗?”,我说不了。谈话间知道初中毕业退学以后她还坚持着,笔耕不辍,加入了作协,发表散文无数,出了一本小说。要了地址寄来一本赠我,又问是否介意书中引用了许多我当年写给她的书信。
我不介意,很为她感到高兴,也感激我有那样一段学生时代被另一个有心人记录了下来。但再见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遣词造句,很有些难为情。
学妹自有她的风采与坚韧,而十几年前与她一道站上领奖台的姐妹俩如今一个做了医生一个来了工地,也都很好。
及至现在,我有所求,又无所求。追求更多的体验,也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可迷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