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健身练肌肉的时候,当我遇到瓶颈期时,也就是哪怕每次练到力竭,但肌肉长得还是很慢。这时候,教练会给我重新设计一套训练方法,重点就是给肌肉新的刺激,当肌肉以新的方式刺激的时候,果然长得很快了。
我们的大脑其实也跟肌肉一样,有时候需要新的刺激才能进步。以前每天在博客上写文章的人,我们只称为写手,如今换了平台,变成了自媒体。叫法不一样了,我们大脑也就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以前的时候,我很讨厌那些换汤不换药的书,同一个道理变着法子讲。但后来我发现,就因为变了个法子讲,我们才更容易接受。罗胖也说过,他是知识的搬运工,只是他做到了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把知识呈现出来。这个适当的方法,就是用来刺激我们大脑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六神磊磊写金庸类文章,写的文章能这么火爆,也是以新的角度刺激读者的神经。去年的时候,我一直写框架式结构的文章,写到后来,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写的文章了,因为结构太单一,觉得千篇一律,就好像我们每天都吃同一个菜会吃厌一样。后来我用新的方式写文章,果然又找回了写作的激情。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听李笑来文章的音频,第一遍听的时候,总能产生新的想法,但等到连续听了几遍后,大脑已经很难集中注意力了,也很难听出新的东西来了。看来大脑天性是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新的刺激,对于重复性的知识会潜在性地忽略,因此,我们大量阅读才成为了可能。
现代文不同于古文,古文就如保健品,把我们需要的营养素都集中在了一起。而现代文就如同自然的饮食,营养是涵盖在里面的。我们阅读一本书,也许学到的仅仅是一个知识,其他的文字就是为了以新的方式刺激我们的大脑,方便我们把这个知识有效吸收的。
以前在听励志类的讲座时听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听懂了什么,而是感悟到了什么。”我们读书也一样,重要的不是我们读懂了什么知识,而是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新知识。要感悟到新知识必须思考,我们大脑就是喜欢对新的事物产生好奇。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让我们不断去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事物,从而碰撞出新的认知。
我一直相信触类旁通这个词,当我一门心思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我连看电影的时候,也会去思考导演对这个电影剧情为什么这么安排。有时候,上一堂课、听一个讲座,我都会把它当作一篇文章来进行分析。
所以说,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给大脑新的刺激,也许就能产生灵感乍现。新的刺激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中途游戏,也可以是阅读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个事件的各类文章;可以是结交到了一位新朋友,也可以是看了一部新电影。
对于自媒体创作者,可以利用对大脑新的刺激来获取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