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背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在巴黎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它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重要著作。它可能是马克思曾打算撰写的《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一书的手稿,有一部分已散失。1932年《巴黎手稿》第一次发表。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投身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他在《莱茵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表明他开始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843年10月底,马克思迁居巴黎。在巴黎,他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首次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他彻底完成了世界观和立场的转变。1845年春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表明,《巴黎手稿》离新世界观的创立只有一步之遥。
1.《莱茵报》是《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的简称,1842年1月1日—1843年3月31日在科伦出版。该报对普鲁士专制政府抱有敌对情绪。青年黑格尔派曾参与该报的编辑和出版。马克思从1942年4月,恩格斯从同年3月开始为该报撰稿。1841年9月—12月,马克思曾参加该报的筹备工作。1842年10月15日—1843年3月17日,马克思正式担任报纸的主编。
2.德法年鉴是在巴黎出版的德文刊物,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家社会主义刊物”,主编是马克思和阿·卢格。该刊只在1844年2月出版了一期合刊(第一期和第二期)。列宁指出,这些文章,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由于马克思和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卢格之间的原则分歧,以及经济拮据的原因,该刊未能继续出版。马克思为该刊拟定了明确的办刊方针,要点是:不主张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新的集合地点;报刊的理论批判要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