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命的意义,整理死亡的思绪,享受灵魂的独行,感知亲情、爱情、友情的纯粹。如何觉醒人生的追求,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生命有本来的样子,也有附加的外衣,诚然可以追求复杂的快乐,但要明白什么是单纯的快乐,倘若不可兼得,我更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生命的样子终归探索于身处的纷繁世界里,面对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命题,找不到头绪应保持在什么心理状态,思考生命本来的样子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于是略懂了些自由意志下的自由体验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体会到闲暇,自然,真挚的情感最打动心,在精神物质齐趋的生活里,生命本来的样子就落脚于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虚无的精神追求是否凌驾于物质追求之上?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呈金字塔状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底层的需求若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上层的需求就会越得不到重视。那物质追求得到何种程度上的满足,人们才会更注重精神追求又回归见仁见智吧。基础的物质保障无疑是前提,但精神追求在物质保障面前真呈金字塔状只占小额吗?起初我认同物质的重要,但不认同精神的追求较弱,但细想似乎没有脱离物质的绝对精神,也没有脱离精神的绝对物质,我之所以觉得精神追求不亚于物质,可能只是那占比虽小但尖锐,或者是阶段性生活里已经体验不到温饱的迫切,于是我又没有答案了。权威之所以权威,当然存在无法推翻的理。试图想要认清人生之谜,最后回归于无解,像扑朔迷离的轮回,虚无幽玄的空冥,看似一切都未改变,但成全内在精神的整合。
这本书,我翻了二遍,第二次看产生的感受依然新鲜,有些话反而第二次看才显得刺眼,散文形散,简短跳动的叙事,随心联想的例子,多为切片的感受,时间、心态、目标、观念、家庭影响,作者都在提,想淋漓尽致的分享,却没有说教灌输的强势。残疾孩子,父母的视角与平常人的心态,婚礼被邀请与未被邀请的心情,人有太多情绪,甚是不同情景下的情绪都不同,不同的感觉其实都能被讨论,但太多的不同就失去了品味的热情,我们需要将其归简为悲伤,难过,开心,激动的泛泛之词与人闲谈,但我们应该要细细回味来维和内心的秩序的,我们需要有知己有共鸣有慰藉,学习不同的思想、感知不同的心态是件很酷的事情,有天足够多知识在脑子里融汇延伸撬开你思绪阀门,你无法停止执着的思考,你侃侃而谈引例论证,极尽描摹自如表达,你的内心得到有序整合。自我,灵魂,智慧,你上瘾的思考带给你莫大的充实,这种充实让你感到无比快乐。我不能想象有一天我不再自我,不再思考,我的心思只够应付生活琐事,也许那会带来其他的快乐,我知道我需要那些快乐,但我不能放弃追求自身价值的快乐。
每个人只管经营好自己就已经很难了,要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何安抚自己无法阻挡想象父母老去的绝望。往哪儿藏青春的小诗,往哪搁置回忆与朋友渐行渐远的惶惑。怎么经营爱情于岁月流逝的危机,怎么拿捏人际交往恰如其分。人还得要有点精神,有点态度,有点值得严肃是事情,经营有弹性的性格,有灵性的精神,既风骚又智慧的灵魂,给人以温馨的理解,纠正智慧的偏颇。所以人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
2019年3月27日 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