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合出品的电影《寻梦环游记》成了年度最强催泪电影。影片以墨西哥为背景,讲述了小男孩米格跨越生死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故事。而作为本片的一大焦点——墨西哥亡灵节,也通过这部电影,走入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的视野中来。
墨西哥亡灵节(DeathDay)是墨西哥人祭奠亡灵、缅怀逝去的亲人的节日,通常是在10月末至11月初(即10月31日至11月2日)。11月1日是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2日则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年人。
墨西哥亡灵节是以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杂糅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是在每年的7、8月间。印第安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的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得到大丰收。
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美洲新大陆以后,他们把西方天主教的诸圣节(即万圣节)、当地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亡灵节。2003年,墨西哥亡灵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
虽然说到死亡,无论是对东方人还是欧美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凝重、悲伤、压抑、不愿轻易提起的话题,于是,有关死亡的节日,也变得阴沉晦暗,甚至与恐怖和不详挂上了钩。但是墨西哥人却大不相同。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墨西哥的亡灵节,也就成为了墨西哥人每年一次的狂欢盛宴。
在亡灵节期间,墨西哥人会把逝者的祭坛装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全家人聚集在公墓里,放上万寿菊、糖或巧克力制成的骷髅头,点起蜡烛,席地而坐,吃着自带的食物,弹奏音乐,与已故的家人共度今宵,直至天明。他们还会装扮成骷髅在街上举行盛大游行进行狂欢,以此来昭示亡灵节对墨西哥人的特殊意义。父母也会把亡灵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重大意义告诉自己的孩子,然后将自己的孩子打扮一番,一起参加亡灵节的游行。这种传承性的行为,也使得墨西哥的年轻一代对古老节日有了全新的认识,并逐渐接受祖先对生命和死亡的价值观。
在亡灵节的狂欢中,最受欢迎的形象还要属于卡特琳娜(La Catyina),她是一个模仿欧洲女性穿着打扮的印第安女性形象。电影《寻梦历险记》中米格的曾曾奶奶伊梅尔达就是脱胎于这个形象。
《卡特琳娜》是20世纪墨西哥著名插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头骨作品,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思和对死亡的思考,与亡灵节密不可分。因此她的形象就成为了女生们在亡灵节上热衷的对象,而大街小巷上也少不了以她为主题的工艺品。
墨西哥人认为肉体的消逝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只有被在世的亲人彻底遗忘,才会迎来最终的死亡。死去的亲人会在亡灵节回到家人的身边,与他们共享这欢乐的夜晚。由此,在祭奠逝者的祭坛上,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也就有了各自独特的意义。
用糖或巧克力制成的头骨,代表逝去的家人;亡灵面包,代表祭祀者对家人的慷慨;各式花纹繁复的彩色剪纸,代表着生者与逝者的连接;香炉,是由生到死的通道,并能起到驱赶恶灵的作用;蜡烛和烛台是爱的象征,用来为逝者照亮回家的路。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非万寿菊莫属,传说万寿菊可以吸收太阳的亮度,以此指引灵魂回家。
当然,除了在祭坛上摆放已故亲人的照片以及水果、美食、万寿菊、烛台等等这些必不可少的物品外,人们还会摆上龙舌兰酒以及各种骷髅主题的人偶和玩具。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实生也必定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而每年的墨西哥亡灵节,正是对这种生死观念的真实反映。面对亲人的逝去,他们没有眼泪和悲伤,有的只是歌舞和狂欢。
生命漫长,未来又不可预知,因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有会知道呢。也许正因为如此,墨西哥人才养成了热情奔放、纵情享乐的民族性格。所以,当你身处亡灵节期间的墨西哥时,你要跳舞,要一两杯喝龙舌兰或是Dos Equis牌啤酒,吃下一颗甜蜜的骷髅头骨糖。之后,你就会纵情于人生那不可避免之事当中,望见未来无穷无尽的欢乐,感谢时间的流逝。
就像一些书里所写的,墨西哥人会说没有什么会比手上的一颗彩虹色糖头骨更好。“万岁!”他们喊道,“万岁,玛雅!万岁!阿兹克特!万岁,那远古的众死神!”
看完文章,记得给萌萌点赞
留言并将文章分享给你们的朋友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