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逆光鱼
现代社会中,喜欢踏上征途的旅人,是幸运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任何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抵达心中的梦之地。然而在古代,想去游历他国却是件很难实现的事儿。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一群执着的旅人,不惜跋山涉水行走在路上,行走在那条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国际交通要道上。这条熔铸古今的大路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连通着中国、中亚和地中海的众多国家。
通过这条大路,无数商贾带香料、宝石、雕刻精良的器物来到中国,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西方。正是频繁的商贸往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1979年,英国敦煌学者魏泓在一次跨越西伯利亚到中国的火车之旅后,被中国文化的磁力所吸引,开启了她的“丝路”探索之旅。《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是她在亲自来到中亚地区,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考察了众多重要的考古遗址,重走了汉人与吐蕃士兵的战争之路后完成的著作。作者带我们推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鲜活的人物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以他们各自的视角向我们娓娓道来,发生在200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8世纪到10世纪末, 12位不同身份的人怀着不同的初衷,不同的憧憬踏上了自己的丝绸之路。他们中有来自中东的船长,粟特的商人,吐蕃的士兵,回鹘的马夫,龟兹的名妓,迦湿弥罗的朝圣者,阿拉伯的作家,和亲的唐朝公主、敦煌当地的官员、比丘尼、寡妇、画师。
12位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点滴印记各有各的绝妙之处,比如商业旅人诺槃陀。我之所以如此称呼他,是因为他不同于大众眼中认知的普通商人,而是总能怀着一颗旅人的心踏上商业之旅的非传统型商人。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不惜延迟旅程,不惧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劫匪,懂得停下来欣赏风景。在每一个清晨时分露天而坐,专注于帕米尔高原微微泛起的粉色光芒;在每一个夜晚时分眺望远方,醉心于广阔的平原和雄伟的山脉;在每一个闲暇时分漫步于群山之间。对诺槃陀而言,简单的快乐,可控的欲望即人之所幸也。
作者以五万件历史材料为基础,描绘了丝绸之路上12位不同阶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原貌。同时,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不同国家地区,跨越不同宗教和种族,跨越各国文明,彼此间文化共生的相互吸引力;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多幅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古代历史文化图片;为对这段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参考文献中标明了所有原始资料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