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再读第二遍,读来依然觉很受启发。魏老师是教语文的,但他提到的方法依然可以通用。“吃透教材,反复读教材,找出零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尝试以最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教数学的何尝不是需要先认真的研读专研教材。
还有读到“所谓的骨干,还有这个王那个王什么的,这些都是成绩、资历、口碑和人际关系的混合体。”
我会笑一笑,真是,那事一个混合体。有的人很轻松的就得到了各种荣誉,那是因为背后“努力”的结果,不是需要成绩吗?那就让他们去教关系户班级,那样的班级不用很费劲,家长不但素质高而且也高度配合学校的工作,所以孩子们的成绩就很好。其他教师不跟你谈学生之间的差异,就跟你要一条成绩,你的成绩不好,那就说明你不行,什么荣誉也不要跟人家争,那些不属于你的。这个有时候真是“张这嘴巴没话说。”谁知道背后的付出,越是成绩差的班级,老师的付出就更多……,领导要的标准就一条你没有,那就应该把你打到十八层地狱。还是好反思去吧,荣誉的事不要想了。注定从分班就开始了三六五等的分化。
唯一做的就是,成绩超过关系户班级,但这个又是很难超越的魔咒。成人的世界太多的潜规则,不善于交际,不善于去表现自己,谁在乎你?
……
现在我参加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行走,在这里有很多热情、正能量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学校,面对的也是不同的孩子,但大家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鼓励,共同行走,各自成长,让教育悄然发生。
提升自己的素养,打开思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教育,把身外之物看淡,慢慢的来提升自己吧,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孩子在乎老师的改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学生改变,让自己改变,让美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