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女儿去公园的游乐场玩,在离游乐场50米的地方,女儿拖着我的手,不肯往前走,一直要呆在外围一个人玩。 陪着她玩的时候,不忘给她安利跟小朋友一起玩滑梯有多有趣,提醒她上一次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都不想回家了。 好容易把她给骗到游乐场中间了,还得陪在左右,她玩一会儿,回头看看我在不在周围,然后又一个人高高兴兴地玩一会儿。
我找个人少的地儿站着,目光跟着女儿快乐的身影。 这时候我看到一位爸爸带着儿子在玩吊梯。 父子俩都穿得颇为运动,黑色的运动衫,黑色的紧身裤,外面再穿一件黑色的篮球短裤。 父子俩的装扮和爸爸紧实的身体在一群大人和小孩中很显眼。 当我的目光投在他俩身上时,我突然想到,like father like son,孩子是父母的镜像,是父母和环境的复制品。 女儿的害羞胆小,完全是像极了我呀! 即使是现在,我不是仍然需要刻意提醒和练习才能在公众面前讲话吗? 与人交往时,要么是暂时的自我释放和冲动行为,要么会刻意为之,事后常常反省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很难有收放自如的感觉。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讨厌某个人某件事,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和做过类似的事。 虽然我很努力地尽量使自己显得social, 尽量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社会,骨子里我仍然是一个安静内向的人。 我喜欢独处或与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膝长谈,这和女儿的行为模式非常相似。 我想我应该更加接受女儿的天性,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可能使她变成我希望的模样。 退一步说,我们的个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增加而慢慢改变,让自己为周围环境所接纳。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其实对我做一个类似性格的女儿的妈妈,是很有帮助的。 我不仅能够理解她的担心,她的挣扎,她在突破之后的喜悦,在不被认可的时候的沮丧,每一点,我都有切身体会。
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对吗? 碰到接纳理解和喜欢自己的人,我们会很感动,很快乐,会一见如故,会希望朝夕相处。 父母对于婴儿和幼童的个性有很大的包容,可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往往包容性会有所下降,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个性显现得突出起来,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也越发强烈。
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可是路还得孩子自己走。 相信经常内省的父母一定能在育儿的路上取得成功,做内心满足的淡定父母。
我最希望的便是在我年迈时,孩子已成长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而我还是孩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