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北门
大明湖
大明湖山东省济南市区湖泊、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水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水面面积57.7公顷 ,水深平均2~3米。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被誉为“泉城明珠”。
历史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大明湖由北岸远望
地理特征
起初大明湖范围很大,南至濯缨湖,北通鹊山湖。
西晋永嘉年间,建分割大湖,基本规模延续至今未变。湖水面积46公顷,水平均深度为3米。水源来自城区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附近的泉群,然后由北水门流入小清河,向东注入渤海。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下泄,再加排水系统合理,便形成了“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
大明湖平面图
水系构成
大明湖的补给水源主要是泉水。由珍珠泉、孝感泉、芙蓉泉、王府池等20多处泉水汇集而成。湖水于东北出水门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
珍珠泉
在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
王府池
濯缨泉(王府池),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取《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
芙蓉泉,在芙蓉街69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方形,青石叠砌。水的流向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原府文庙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于文庙西流,经原贡院内华笔池、凤翥池注入大明湖。水势尚佳。 [6]
孝感泉,在原西门内孝感坊北,趵突泉北路22号院内。泉池以石砌岸,长3.4米,宽2米。泉依然存留,且水势尚好。
香泉,原在舜庙西庑下,后位于济南第六十五中学校院内,为一石砌水池,水势尚好。“文化大革命”时建教学楼,将该泉填埋于教学楼西南墙角下。唐宋以前,舜庙处不只三泉,而是众泉争流,水面宽阔,水势颇大。有鱼有鳖,有菱有荷,灌溉养殖,其利甚大。众泉汇流成溪,注入大明湖。《水经注》称此溪为“历水”,称大明湖为“历水陂”,舜井等泉即为历水之源。
太极泉,在大明湖路西端路南,济南第七职业中专院内。1997年3月,附近泉眼在建房施工中被填埋,此泉遂喷涌溢流,故临泉建边长1.2米的方池,水顺管道注入排污暗沟,流进大明湖。
感应井泉,在大明湖北岸北极阁下,为明正德年间修复北极阁真武庙时掏挖出的一眼甘泉。泉井已湮没,石碑亦埋于地下。
汇波泉,位于大明湖东南隅“清凉岛”上。过去,城内众泉多从这岛附近汇入大明湖,所以岛上的这眼清泉,便被称之为“汇波泉”。新中国成立后,经改造,辟为棋社,游人也可来此享受垂钓之乐,但泉已湮没。
特色
大明湖风景秀丽。如清代乾隆志书《历城县志•山水考四》所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岸上翠柳垂荫,湖中碧波映荷,轻舟争渡,游舫徐行;楼台亭榭,隐现葱茏之间,景色宜人。
历史悠久的大明湖的人文景观也是极为著名。多处建筑景观是为纪念古人政绩、行踪而修建,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宋代的曾巩、苏轼,金元时期的元好问、张养浩,明代的李攀龙、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祯、蒲松龄等。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清高宗乾隆为其御书“历下亭”匾额。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亭前楹联。古历下亭原在五龙潭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现在的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大明湖:“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清朝刘鹗在《老残游记》中,作家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均写到大明湖美景。
湖心亭
大名湖中,湖心亭位于湖中一方形小岛上,因而得名。古书记载说:“岛上有方亭,红柱青瓦,重檐出厦,起脊飞檐,脊饰吻兽。”亭高有约11米,边长为10米,建在石砌台阶上,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方亭,1990年建。因岛名湖心岛,所以亭也就名湖心亭了。
早在宋代,湖心岛上就有亭,当时名字叫做环波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期间,曾写有《环波亭》诗一首: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苕娆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作者: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传说
大明湖传说一
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是陆地,只是河沟叉子多些罢了。城北有个大明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庙内设有陷井机关,坑骗糟蹋妇女,庙内常发生烧香妇女失踪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艺,又勾结官府,人们不敢招惹他。
济南东南山区有个姓程的人家,一个老妈妈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境虽穷,但儿子程玉和忠厚老实,女儿程玉莲模样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却也过得和美。老妈妈忽得重病,卧床不起,一连三个多月。兄妹俩为求母病愈,到大明寺求神许愿。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闭目祈祷之机,将玉莲陷入地下密室,企图糟践她。玉莲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闹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祷完毕,睁眼不见了妹妹,和尚却佯说玉莲已走,将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妈妈听说玉莲丢失,又急又气就咽了气。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让进门,玉和就去衙门告状。衙门的人听说是告大明寺,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推了出来,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着,渐渐昏了过去。
玉和、玉莲兄妹二人的哭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问下界出了什么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说:“济南府,东南山女子程玉莲,因母病重,随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烧香许愿,被和尚陷进密室,哥哥昏倒在庙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践,所以冤气冲天。”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恶和尚葬身鱼腹。真武大帝得令,就会同雷公、电母、雨师、风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里,正在用尽办法逼迫玉莲,忽见电光一闪,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把恶和尚劈死在地,这时天昏地暗,雨暴风狂,整个大明寺陷进了地底,大水从地下漫了过来,大半个北城变成了一个湖。
玉莲被雷震昏,当她苏醒时,身子已在北岸,见到哥哥也在身边。她叫醒哥哥,两人悲喜地诉说着经过,当她听说妈妈为她丢失而着急死去时,痛苦极了。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纵身跳进湖水里,湖中长出了一朵白莲花。这个湖就是现在的大明湖,而玉莲则变成了大明湖里的白莲花。
白莲花
明湖蛇不见,蛙不鸣
乾隆皇帝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过济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县衙里。一到晚上,大明湖蛙声一片,咕呱噪耳,闹得他彻夜难眠了。于是传来随驾的刘墉,传旨:“禁止大明湖蛙鸣叫”,皇帝出金口玉言,于是湖中蛙鸣戛然而止。 也有说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在历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内蛇穿行,蛙乱鸣,甚是惊棘,就说:“蛇回洞,蛙不鸣”,从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听不到蛙鸣了。 据说每到夏天雨季,北园一带荷池水涨,蛙声震天,但大明湖内却是静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鸣叫的蛙放到明湖水里,它也不再叫了。
孝感天地的神话故事
爷爷:文化底蕴啊。比如大明湖名字的来历,就是一个孝感天地的神话故事。
孙女:啊?还有故事啊,爷爷你快讲讲。
爷爷:好,讲讲。古时候,济南有两条河,一条叫历水,一条叫娥英水,这两条河汇注泉水就成了大大的湖。相传在四千多年前,有个天下闻名的舜帝,就在咱济南生活,你听说过他吗?
孙女:就是那个尧舜禹禅让故事中的舜帝吗?老师在历史课上讲过。
爷爷:对,就是他。舜被尧和各部落首领推选为接班人后,随尧帝到各地去巡视,几年后又一起回到家乡济南北渚,就是大明湖起到东边一带的地方。
孙女:北渚,爷爷,大明湖的北渚亭就是因为舜建立的吗? 爷爷:对。因为北渚是舜的出生地,所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都留下了有关北渚的诗句。到北宋的时候, 著名文学家曾巩在齐州当知州,齐州就是现在的济南。他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在大明湖建立了北渚亭,这个亭子就成为大明湖最著名的舜文化景观之一。
孙女:爷爷,原来舜是咱济南老乡啊
爷爷:呵呵呵是啊,听我接着讲。
舜回到家乡,赶紧回家看望父母。舜的父亲瞽叟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虽知道儿子就跪在自己面前,却看不到他的面容,于是连声叹气。舜看父亲不开心,赶紧询问缘由。瞽叟叹息说道:(苍老悲凉)“舜儿,你现在是代理天子执政,往后你果真做了天子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是一点都看不见啊,这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呢?你小的时候我没怎么管你,现在想看看你出息后的样子,老天却不给我机会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瞽叟说着,瞎眼中流出两行浊泪。舜难过极了,跪行到父亲面前,两手抱住父亲的头,情不自禁伸出舌头舐舔着父亲的双目和眼泪。瞽叟只觉得一股热气从丹田涌出,两眼非常舒爽。他以为舜找到了什么灵丹妙药给他医治,就高兴地问:(小心翼翼地、惊奇地)“舜儿,这是什么药?涂上去真舒服。”舜回答:”不是涂药,是儿在用舌头舐舔呢。” 瞽叟又问:“这是个偏方吗?”
舜说:“不是,这是儿刚想到的法子。既然您觉得舒爽,就让儿子给您多舔舔。”说完,舜又抱着父亲的头继续舐舔起来。约莫有半个时辰,瞽叟大叫,说感觉眼睛有点亮光了。舜喜不自禁,打起精神,虔诚之至地又舐舔了半个时辰。这时候的舜已经是口干舌燥。突然,他感觉心里涌起一股清泉,顺着舌尖直喷到父亲的双目上。随即听到父亲惊喜地喊声:“看见了!看见了!,舜儿,我看见你了!”原来啊,舜的孝心和孝德感动了天帝,天帝让自己的女儿取出湖里万年泉水凝练成精华来帮助舜,让他的父亲重见了光明!
从这以后,这个湖就被叫做大明湖了。舜建都城的时候,特地在这里建立了北门,用来祭祀天帝。当地的人称呼天帝为北极大帝,北极庙就是由此而建的。天帝的女儿因为帮助舜的父亲双眼复明有功,被封为眼光娘娘,同碧霞娘娘一起,被供奉在东岳泰山上。
孙女:爷爷,这个故事太感人了,也太神奇了!
爷爷:呵呵呵,眼睛看不见用舌头舐目复明,在今天看来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不过,这个故事倡导的是孝心,它的事实依据是“舜二十岁就以孝闻名”的历史记载。孔子、孟子都说“明德自虞舜始”,就是说,中华民族道德的老祖宗是舜帝,中国人讲道德、讲孝心都是从舜开始的。这个传颂了几千年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道德品行有感天动地的力量啊。
风景历史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