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挤出时间,用了一个星期终于把《好好学习》看完。虽然是一本讲个人知识管理的书,但却让看得酣畅淋漓。每次中断阅读后,我都迫不及待地想什么时候可以接着看。
看了这么多的书,看了这么久的书,也看过很多类别的书,不是被书中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是被书中的干货所吸引而手不释卷的,目前来说只有这本书了。
看完以后,我打算慢慢重读一遍,再理解一下书中的精华并做下笔记。
术语卡:
- 术语:知识
- 印象: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知识的定义也就是那些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 术语:临界知识
- 印象: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百度百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到了很多方面,这些知识被叫做临界知识,这样的思想叫做临界思想。
物理问题中存在着大量各种临界问题。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临界状态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称为临界条件。临界条件往往表现为某个(或某些)物理量的特定取值。对这些特定关系的分析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第1章名为《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实际上是全书的引子,提出了如下3个问题,为后续深入探讨做铺垫。
-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这一节提出一个很关键的概念——“临界知识”(见上面术语解释)。“临界知识”贯穿本书始终。
而提升认知深度的方法,就是掌握更多的临界知识。
同样一个事件,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但大部分人只能看到事件的表象,就表象品头论足。而事件的本质或规律,只有少数有深度认知的人才能看到。一个本质或规律,在不同的场合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呈现方式,认知浅的人看到这些表象,会认为都是独立的事件,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只有提高认知深度,具有深度认知,才能少被事情的表象迷惑,以不变应万变。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要从圈套中跳出,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要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作者提出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学习:(1)公共基础课:执行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通用必修课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果规律。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
读高中的时候,大家学习都很紧张,每天题海战术。有一类同学很刻苦,桌上堆满了书和学习资料,但学习成绩一般,进步也不大,还有一类同学书桌上没几本书,学习很轻松,可每次成绩却很好。后面这类同学就是将80%的时间用在了20%关键的知识上,掌握核心概念,以不变应万变。
我不幸属于前者,道理至今才明白了,也不晚。
《好好学习》系列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