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秋叶大叔的《社群营销》,很多东西很有感触,尤其是在参加了许多学习社群之后。
书的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深蓝色简洁的封面,透着一股子成熟大叔的低调有内涵,看起来很有逼格。
这本书解了我一些疑惑,让我想通了一些问题。其中几个点有的让我震惊,有的让我深有同感,今天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最愿意为社群付费的群体是宝妈。
参加过6期好报的写作群,还参加了彭小六的知识管理训练营。认识了很多很优秀很优秀的群友,女性居多。
看了秋叶大叔的书,才知道原来在付费社群中,的的确确是女性居多,而且很多群里优秀者都是女性。
我所在的彭小六知识管理营的学委群中,三十多位学委也大半都是女性。
女性占多半,而这其中有大半是宝妈。这条结论确实让我有点震惊,我以为最多的是学生,或者职场小白,却怎么也没想到,最愿意参加付费社群的,竟是宝妈,她们是为社群付费的主力军。
对于此,秋叶大叔的解释是,宝妈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害怕与社会脱节,所以比其他人更有学习的渴望。
02 社群需要有门槛,才能保证质量。
我们认为,社群设立一定要用门槛保证质量,让加入者由于“付出感”而格外珍惜这个群。
这一点深以为然,好报的写作群也好,六哥的知识管理训练营也好,都是收费制的,毕竟社群的运营和维护都是需要成本的,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
入群所交费用就是他们的门槛,因为付了费,大家都会仔细看群规,也会更小心遵守群规。
反而,私下里拉的群却因为没有束缚而对大家没有约束力,群规也形同虚设。
当有人违规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会按群规接受惩罚,他们跑来说“我第一次,原谅我吧”或者“我太大意了,没仔细看群规”。
除了容易漠视群规,他们还会漠视组织者的付出,时间长了还觉得组织者的付出是应该的。
所以,设置一定的门槛是必要的,门槛有很多种,收费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秋叶在书中还提到了别的方式:
邀请制:组织者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或者某方面才华突出的小伙伴。
任务制:完成一定任务才能进群。
申请制:填好信息,等待通过。
如果你想要做一个有质量的群,必须设置门槛,让门槛帮你吸引想要吸引的人。
03 社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如果一个群规模超过40人,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来组织,大家没有定期的互动、协作、讨论,没有熟悉度,没有凝聚力,没有归属感,那么这个群的生命力很快会衰退。
一旦生命力衰退,群就会变为死群。
举个栗子,我买了好报的会员,会员群里是不允许随便发消息的,但屡禁不止,总有人发言违规。
于是群主为了照顾爱聊天的人,也为了方便会员沟通,专门另外建了个会员聊天群,这个群的定位就是纯聊天群。
刚开始一个月,我每次打开微信都是几百条未读消息,到今天,不到三个月时间,群里已经一篇死寂,一整天也没几条消息了。
同样是好报的写作群就不一样了,因为有组织有主题,也有互动和任务,生命力可以持续旺盛。
所以呢,要保持一个群的活力,一定要给群定好位,有固定的形式、互动等,最好再能保持一定新鲜血液的注入。
社群营销里很多门道,要学的东西很多,我讲到的只是很浅层次的,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几点。
书中后半部分属于进阶级别,讲到了如何做社群课程、如何线上线下结合、兴趣社群到商业社群转型等。
每读一本书,都觉得不光学到了书中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秋叶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我经常会一拍脑门,哦,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对社群运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建议你们一定要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李壹壹,90后写作者,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