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0年12月13日左右,偶然在网上看到王慧文大佬在清华开设《互联网产品管理课》的文章内容(他人抄录),顿时觉得惊为天人,确定他就是我之前一起苦苦想要成为的人——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在大趋势面前能泛泛而谈。
我是个2年多经验的产品,之前从事于外贸行业,与朋友一起做外贸失败后,冷静下来进行回顾复盘,思考失败原因,各方面因素最后归总为一句话——认知不够广告,思维不够成熟。所以想提高这方面知识,能分析产品,后来百度才知道产品经理这个词,于是深挖这个职业职能,于是决定往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上发展。
最早的想法,认为产品对用户的洞察,以及认知,思维模式等,都是我需要的。待我学艺归来,再给自己一次从新创业机会。于是看入门书,越看越憧憬,一入行业深海。从电商小程序、直播app、社交app一路走来,做过的项目不少,慢慢从一个思考者变成了工具人,我有时候很明确知道自己最初的想法,但互联网公司加班常态,产品工作性质无法去阅读学习等。 确实,大部分公司需要工具人,而且在我这种经验情况下,也只需要工具人这个操作,但是不想对人生认输。这是第x次下定决心开始充实自己,它将是最后一次下定决心。
结合最近看的《互联网产品管理课》,及俞军《产品方法论》,我给自己列了个书单,涉及如何学习、逻辑思维、经济学、营销、心理学、认知学、公共关系、运营、产品等多方面,共72本。于15日左右,用okr模型,给自己制定了个5年计划,从事业、生活、健康等各方面。 希望以当前有限等认知,能够达到35岁时实现自己价值的目的。(此处不累述)
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确保读书有效,以及有效的记忆利用,形成自己的专有知识,特意采取了一下几种措施:
一、读书知识的理解:
1、二遍读书法,读完后,进行二次总结提炼。
2、将采用费曼学习法,每读完一本数后,进行总结,然后将内容讲给其他人听。
3、内容输出,每读完一本数,写一篇读后感,进行内容的输出。同时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
二、读书内容的运用
1、初步将知识分为三类:
思维模式类:主要是一些逻辑思维,思考方式。例如:2w1h思维,批判性思维,概率思维等
工具方法论:主要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方法。例如:swot分析,pdca模型,aarrr模型等
认知类:主要是一些知识等,纯记忆背诵理解。例如:用户的5性、羊群效应、马太效用等。
2、针对思维模式类的知识,记录理解后,进行模拟训练,将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进行刻意训练。最好是进行条件反射;
3、针对工具方法论的知识,进行文档记录,归来整理。不求细致了解,但要记得有这个东西,一旦要运用时知道在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时,知道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论;
4、针对认知类的知识,采用7日记忆法,进行内容的记忆,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后续如果用到,则可以理解反应过来。
三、读书的激励
本质上,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虽然理性驱迫自己去约束,去记忆。这无非是一种打破舒适圈的做法。1、根据人体的自适应,逐步让身体适应阅读,适应这种破圈的不舒适感,每天进行高效的学习或阅读1小时。
2、根据21天形成这种习惯,3天破掉持续的好习惯惯例,持之以恒的学习阅读。
3、激励效应,每读完几本书时,给自己的一个爱好奖励(不能破坏习惯为前提),例如:吃顿大餐?几个小时的娱乐时间?外出游一天等。
也许现在我很浅薄,明天也很浅薄,但我信复利思维,信我读完这72本书,144本书后,在某些方面不再是浅薄的人,目标旗帜已立,再观一年后,我不信比我现在还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