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控制欲的强弱」来评价一个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控制欲,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说了算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在家里,可以在职场,还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上。
无论在哪儿,都逃离不了跟别人建立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说了算,但这个世界并不是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一件事对当事者来说,有自己可控的部分,也有自己不可控但别人可控的部分。
于是,人际关系的博弈就此展开,一件事情的随机变量就会持续不断地冒出来。当事人不可控的部分一旦越来越多,期望还特别高,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会产生「无力感」。
比如,很多人特别讨厌上班,他们并不是反感赚钱,而是在工作中很容易感到权威的压制。感受到压制后,就会产生暴怒。因为这些人有很好的现实检验能力,知道不能表达暴怒,于是就将暴怒压了下去。暴怒压下去,就会产生无力感。
我相信,几乎没人喜欢无力感,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寻找一个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结果不断换工作,最终就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成为自由职业后,虽然收入减少了很多,但自我感觉好多了,因为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
为什么宁可伤钱,也要自己说了算呢?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能量体,作为能量体,你的任何一个动力,如欲望、需求和想表达的声音等,都像是章鱼伸出的一个能量触角。
这个能量触角,本来是灰色的、中性的,但如果这个能量触角,能够被其他能量体接住,你们两者之间建立了关系,那么,它就被照亮,就会变成彩色乃至白色的能量,可称为白色能量,或白色生命力。
相反,如果这个能量触角没有被接住,它被拒绝或被忽视了,那么,它就会变成黑色能量,或称为黑色生命力。这份黑色生命力,如果继续向外表达,就变成了对其他能量体的攻击,这就是破坏性。
但如果这份黑色生命力不能向外表达,那就会转而攻击自己,于是对自己构成了压制。所谓的无力感,如果你仔细觉知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都是黑色能量转而向内压制自己的结果,这也是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你看,无论生命力是白色还是黑色,区别就是它们是否被看见,是否在关系中被接住了。
表面上看,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想法是自动冒出来的,也不受你控制。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升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既然你的想法你都不可控,所以就更没必要为了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中的落差而折磨自己,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