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转行,只是把这种手段当作自己职业发展不适的一块遮羞布,遮住了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担心被别人看到,并且在手忙脚乱中一副很上进的样子。转行这块遮羞布,遮住的其实是自卑。
有时候,我们需要提升的能力,不是自己计划中的业务能力,而是敢于突破和冒险的能力。当然,冒险不是目的,冒险是为了寻求可能性。你所处的环境已经一眼看到底了,如果希望躲在一边悄悄练功,有一天能一飞冲天,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重要的是,你也不知道自己练的对不对。
反思:要给予自己更大的可能性,让自己的未来存在些自己都期待的惊喜和未知,带着这样未知的心情,在工作中,要敢于迎接那些“从没做过”的挑战,而不是做一个“舒适区”里勇猛的执行者,不然,总会迎来倦怠的那一天,到那时你才发现,我没有为战胜倦怠储备足够的能力作为跳板。
职场上,有人是战士型,执行能力强,冲锋陷阵,使命必达。战士型的人很容易遇到职业瓶颈:遇人不淑,领导者领导不力,没有方向感和归属感,或是进入了持续战斗的节奏,产生职业倦怠。不必归咎谁的责任,看到了,就改善了:给自己找方向,或者,找一个可以带领自己的领导者。
反思:我就是一个执行能力强的“战士”,职位的重新选择让我给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领导者也可以为我指明新的方向。我的问题是,带队伍不力,不知道怎么把更多人的热情调动起来,在新的岗位上,还保持着一个执行者单打独斗的工作方法。
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难点在于:双方各怀“恶意”揣测,把对方列为“假想敌”,从一件小事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壁垒。解决方法是:评估关系的实质利益点,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主动沟通,在大家的一致点上建立共识,存疑点上搁置,不同点上我行我素,快速通过。如果足够开放,你就足够强大。
反思:沟通,永远是沟通最重要。不然,可能工作中创新的想法会被曲解、会被理解成出风头,也会被抱有保守思想的工作氛围排斥和误会,最重要的是,要不断跟领导沟通,让他明白自己的大局观念和工作使命感。
选择代替不了适应,说教代替不了体验。(对于新入职的人)
反思:这是我给许多大四毕业生做咨询的时候,最应该说的一句话。
不管哪个生涯阶段,新入一个领域都会有一段需要低调的适应期。低调是一种态度,是面对未知的谦卑和养精蓄锐的智慧。在这段适应期里,没有什么比提升能力更值得做的了。不必纠结于选择,不仅是没得选,更是没能力选。与其盲目纠结,不如先发展起来,认真的积累不会白费。
反思:职场新人,要做好迎接职场适应期的准备,不管是谁,一定都会有一个从能力不足到足以胜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低调和谦逊尤为重要。不要让职场适应你的节奏,当节奏开始有点不在自己预期的频道时,就开始埋怨甚至放弃,这样做唯一的后果就是,你要重新开始另一个更艰难的职场适应期。
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期待往往被扼杀在萌芽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就会有三种念头:这不可能吧?一定会这样吗?会不会很难?我们止步于恐惧,而非能力资源的限制。干掉恐惧的方法简单易行:具体地写出来所有的恐惧,然后,像小学生考试一样,把会解的题目做对,不会的,先放弃。
干掉恐惧的具体办法:
1、写下所有的恐惧,越具体越好;
2、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会怎么样?
3、对每项恐惧按找影响程度打分;
4、把那些可以接受,可以避免,可以预防的项目暂且打钩;
5、从剩余的恐惧中,找出最先克服的三项。
反思:我目前的期待,还是希望能有些自己的时间,学学画画,做做手工,甚至让他们产生价值。需要战胜的恐惧有: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总觉得这个内容离工作太远有点不务正业;总怕做不出什么成绩成为半吊子爱好。
面对选择,咨询常用的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算是有发展的呢?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在外贸和培训公司这两个选项之间纠结呢?
第三个问题:如果不能尽如人意,你会如何割舍呢?
第四个问题:已经图穷匕见了,你对这两个选项真的了解吗?
第五个问题:一切都昭然若揭了,看清楚一件事会让人心安,还是会让人失落呢?
总结:面对多个选项的纠结,这么做取舍:1、分析每个选项背后自己看重的价值——既然纠结,必有所图;2、分析这些价值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源和自己的特点,安排不同价值在不同阶段的满足顺序;3、选出当下阶段最理性的选项;4、有什么办法可以兼顾未来的价值——给其他选项一个说法。
制定转行计划的步骤:
1、确认只有转行才是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2、不考虑成功的可能性,在转行去向上确认每一个选项对自己价值的满足程度;
3、盘点自己的资源(能力、经验、人脉);
4、在所有满足自己价值的选项上找到最接近资源的那一个作为开始。转行路上永远没有捷径、有耐心才最快。
如何听到内心的声音,找到人生使命:
1、先让自己心里有声音,这样的声音或许是噪声,或许是呐喊,或许是哀怨,或许是喜悦;
2、只要努力做事、不断尝试,内心就会有声音;
3、听到内心的声音,不要放过,写出来,问问自己是否内心在召唤,如果是,继续;如果不是,调整;不确定,多做。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他们漫无目的地活着,内心似乎被掏空了一样;他们也在努力地寻找兴趣,但是总也提不起兴趣;他们甚至说不清自己的情绪状态,时而焦虑,时而忧伤。这类人,我们叫他“自我被压扁的人”。
面对这类人,咨询该做什么?该从过去的兴趣和未来的愿景下手。
探索阶段方法:
1、一张白纸,对折,分别写下:一个工作中,我最受不了的因素有;一个工作中,我最希望出现的因素有;然后分别排序,打分,评级
2、一张白纸,写出所由和自己有关系的职业
3、将这些职业对应希望出现的因素,如果有+1,最受不了的因素,如果有-1;
执行阶段方法:
1、对可能性产生自信(朋友圈求赞,看看别人眼中的你到底什么样?)
2、唤醒梦想的能力 (梦想笔记本——记录点滴梦想,记录下来,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3、打败小鬼(一张白纸,对折,一边写下自己内心的小鬼,一边写下自我的应对)
很多人会扯来“做自己”的大旗给自己的任性和逃避遮羞,但是在做自己之前,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在什么土壤里,用什么方式,凭什么能力,追求什么样的自己。
职场的第一法则是:交换。财富、成功、尊严、荣誉都能换得来,前提是,你要有可以换出去的价值。初入职场,交换出去的是体力,慢慢的,就可以交换经验、智慧、资源。既要做一个好产品经理,把自己打磨出高价值,又要做一个好商人,换回理想的价值。永远不要追求超值回馈,那往往是危险的。
还记得有一次,减肥美容店的小店员听说我是职业发展的咨询师,非拉着我给她咨询一下,向她这种没学历、没资历、没钱的人,该怎么规划职业呢?我觉得下面这段话能给他一个很好的解释:
有些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没学历,无资源,没背景,无人脉,甚至除了体力,再没有可以谋生的手段。但梦想依然会青睐其中一些人,实现梦想的方法也别无二致:从资源出发,拓展出不同于谋生的领域,持续学习,连接新的可能。只要努力再多一些,幻想再少一些。
“焦虑”是因为什么,很多时候,是因为想“讨好”别人,接了许多自己做不来的事情,那么,我们怎么战胜这样的“焦虑”呢?
1、在所有的期待中,把期待他人认可的挑出来;
2、把剩余的对自我的期待列出来,思考你希望在里面获得些什么?这些期待和期待别人认可的项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3、把所有这些期待中最重要的三件挑选出来,做下去。
我的工作是“体制内”,深知它的病与痛,体制内的职业发展既具备了相对稳定、规则有序、有保障的特点,也有晋升困难,人际关系能力要求强,市场可交换技能相对单一等特点,一般想从体制内出来又没有行动的,都是因为舍不得“安全感”。
没有考博,我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和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没有晋升,是因为我逃避社交,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有一种不安心是没有把心安好,总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别人的收获,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幸福的。在“苦闷模式”中,人们是没有选择的,只能被动地接受,时间久了,自然是牢骚满腹。不要贪婪,问自己为何选择,又为何放弃,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拿回选择权,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个世界有三种人:有自己梦想的,没有梦想的,把别人的梦想当做自己的。
有梦想的,有坚守梦想的勇气和智慧,过得充实而幸福;
没有梦想的,敢于接纳自己的平凡,安逸而踏实;
怀揣别人梦想的,辛苦地努力,辛苦地炫耀,默默地孤独。
有梦想很了不起,没有梦想也不丢人。